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艺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媒介融合视阈下大运河文化传播路径的探索与创新——以扬州广电《运河书房》节目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4年 第2期 103-106页
作者:周隽 汪乐驰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艺术研究中心 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本文以扬州广电原创电视文化节目《运河书房》为例,分析新时期媒介融合视阈下城市广电节目的创新与探索,从节目内容、形式创新到传播途径,深入剖析节目运作要素,探索大运河文化背景下城市广电节目突围的秘诀,力求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坚持“美学的历史的”标准的和谐统一——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若干思考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8年 第10期 5-15页
作者:仲呈祥 张金尧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新时期以来,艺术批评相较于艺术生产的发展与繁荣相对滞后,出现了"艺术无标准"、标准混乱等诸多现象。这一现象的主要根源是批评者缺乏与时俱进的文化自觉和辩证和谐的哲理思辨。较之各种批评形态,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80年代中国电影对城市文化的艺术呈现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1年 第3期 150-153页
作者:汪振城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学博士350018 
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早在30年代就有大量影片以表现城市市民生活为主,流露出浓厚的商业气息和小市民情趣。《神女》、《脂粉市场》、《都市风光》、《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小玩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乌鸦与麻雀》的现实性与喜剧精神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 第3期 153-155页
作者:钱态南京艺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本文对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电影《乌鸦与麻雀》中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时代感和时代特征,以及该片所具有的创作热情、喜剧精神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国内经典电影的创作规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演员如何把握角色基调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0年 第A1期26卷 304-307页
作者:吴国华南京艺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演戏必在演人,演人必在演人的性格,演员最终任务是在舞台或荧幕上塑造各色各样具有鲜明、独特性格魅力的人物形象。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演员就须从理解剧本、分析人物入手,准确捕捉和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基调,使演员的创作沿着正确的方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香港武侠、动作电影的“柔”与“刚”——从《大醉侠》与《独臂刀》谈起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2年 第9期 6-9页
作者:李骏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本文从影片《大醉侠》与《独臂刀》谈起,提出了从胡金铨到徐克的"阴柔"传统以及从张彻到李小龙、吴宇森的"阳刚"传统,回顾了香港武侠、动作电影的发展源流与文化谱系。指出胡金铨电影中的"女侠"形象引领了一种新的性别审美风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艺术真实、电影真实和现实主义的漫谈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2007年 第11期 174-181页
作者:王志敏 陈捷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艺术系 
本文讨论在哲学的意义上彻底界定真实的基础上,即坚持真实的不可复制的本质性特点,对长久以来艺术研究和艺术批评中艺术与真实的关系、电影与真实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现实主义等问题做了全新的阐释。目的在于提高电影理论研究的科学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苏卫视综艺节目的品质与坚守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 第9期 48-50页
作者:周隽 俞睿南京艺术学院影视艺术研究中心 
如何坚守节目的价值与内涵,给观众传递一份人文关怀,一份励志,多一些益智成分和反思,已成为省级卫视综艺节目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江苏卫视的几档综艺节目入手,梳理出其内在的价值传承和值得借鉴的几点做法。人性关怀、励志导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电影美学研究的设想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7年 第1期 65-69页
作者:王志敏 陈捷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艺术系 
电影美学是用美学方法来研究电影的理论,其研究对象是电影作品,其方法论是美学框架。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本质和审美现象。美学研究的基本模型或标本是人体美。审美本质研究应该由美学来解决和完成,不是电影美学的任务。电影美学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言之牢笼”到“言外之意”——中国文论诗性语言观探析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8年 第A1期24卷 35-39,52页
作者:汪振城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魏晋时"言意之辩"廓清了先秦文论中认识论语言观的迷雾,促使古典文论走向诗性语言观,进而影响诗文创作与品评。诗文家力求从语言的名实相符之"牢笼"中解脱出来,彰显体验论的诗性语言观,在创造话语蕴藉之中以达玄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