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民国时期上海美专的篆刻教育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报(美术与设计)》2015年 第1期 109-116,236页
作者:黄惇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讨论了民国时期上海美专的篆刻教育,指出上海美专的篆刻课程,并非独立的科,而是中国画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由此"篆刻"进入了学院的教,并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启了现代教模式的篆刻教育。文章从课程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钩沉与还原: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的多视域整合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2年 第1期28卷 14-34页
作者:夏燕靖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 
本文以史研究中通常采用的钩沉与还原的多重叙史路径,来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的发展脉络进行挖掘与整理,目的是通过这种叙史与研究方法,力求揭示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包含在文理论、文艺、美、文化史,以及各门类艺术史论之中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新书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3年 第5期29卷 278-279页
作者:王谦 赵笺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主办、南京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新书研讨会,于2013年1月15日在南京艺术学院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以来我国艺术学科设立与艺术学理论发展历程探析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报(美术与设计)》2013年 第5期 94-113页
作者:夏燕靖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 
针对新时期以来我国艺术学史的梳理,需要明确其交织出的两条主要历史脉络,一条是艺术学理论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发展途径;另一条是按照科设立体制形成的艺术学理论科的发展途径。涉及前者的史问题比较复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建构艺术学理论核心概念的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东南大报(哲社会科版)》2015年 第3期17卷 129-134,148页
作者:翁再红 李健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3 
艺术学理论核心概念的有效建构,是其科建设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科建设的角度来看,影响这一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无论从科存在的必然性,还是从具体的研究对象、科规范等角度来看,目前艺术学理论都存在着较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开拓者的执守与追求——颜文樑艺术教育论稿中的史实求证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辑刊)》2012年 第2期 78-102页
作者:夏燕靖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本文以颜文樑早期发表的三篇教育论稿为主线,通过对论稿涉及的史实求证,力求从中揭示出颜文樑艺术教育思想的形成轨迹,以及探讨他持守的现实主义艺术教育原则和追求艺术教育自立发展的理念。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代以来我国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学应该做什么?——从费德勒初衷看艺术学的理论建设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辑刊)》2012年 第1期6卷 125-137页
作者:胡新群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本文通过"艺术学之父"——(德)康拉德·费德勒对于美艺术科区分、建立艺术学目的的论述、美艺术学的本质差别辨别、艺术学研究应坚持艺术本身研究的观点阐释,来解决目前从事艺术学研究遭遇到的,对于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艺术学理论研究——关于艺术学理论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辑刊)》2012年 第1期6卷 20-35页
作者:黄惇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自2011年3月8日公布的《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科目录(2011年)》将艺术学升格为"科门类"之后,关于如何对待艺术学理论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在宏观的角度下,从艺术艺术门类的关系、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路径与指向、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学元理论与本理论研究为要义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辑刊)》2012年 第1期6卷 100-108页
作者:夏燕靖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本文针对艺术学升格为科门类之后,关于艺术学理论科发展问题的思考。提出作为理论科,或者说确立一门科,必须要有元理论与本理论的部分构成。否则,就是一个缺乏核心的松散科,不成其为是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进言之,如果说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静观风来——黄惇书法作品
收藏 引用
《书法》2015年 第2期 113-118页
作者:黄惇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予自幼书,至今六十余年矣。初习楷,临柳、欧。稍长,随时风篆隶北碑,略存形模。及读米襄阳《海岳名言》,谓『石刻不可』,『颜柳挑踢乃丑怪恶札之祖』,始知前徒费岁月。又读董思翁《书品》,其皆论晋以来笔法流变,深入三昧。往日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