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药物研究所"
7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型选择性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LT1R)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有机化学》2024年 第1期44卷 259-276页
作者:王婧怡 刘金羽 陈东升 陈华燕 谢欣 南发俊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3 
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是炎症脂介质,其受体(CysLTsR)在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已发现3-取代1H-吲哚-2-羧酸衍生物具有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LT1R)拮抗活性,但较差的溶解度限制了其进一步研究.基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cGAS-STING信号通路调节剂在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4年 第1期55卷 15-25页
作者:娄方宁 郑明月 陈凯先 张素林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南京211198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创新药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上海201203 
环鸟嘌呤-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信号通路感知细胞质中的异常双链DNA后,诱导Ⅰ型干扰素(IFN-Ⅰ)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从而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和抗病原体感染。但是,cGAS-STING信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系统生物学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药杂志》2023年 第11期48卷 2868-2875页
作者:王雨晴 胡孔法 胡晨骏南京中医药大学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10 
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对疾病复杂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的了解,从整体视角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已成为目前药物设计的重中之重,而传统的药物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形势和需求。近年来,系统生物学的飞跃发展使得包括代谢组学、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个6-氟喹诺酮类新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收藏 引用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年 第4期20卷 294-295页
作者:王梦 钱红美 孙奋治 任宇 姜晔 吴国沛南京药物研究所 
测定了两个6-氟喹诺言酮类新化合物Q54、Q67对17株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数据表明,Q67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强于对照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定量药物设计研究计算得到的Q67对金葡球菌、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有机化学》2022年 第9期42卷 2760-2773页
作者:葛天鹏 杨彦辰 李淳朴 张剑 柳红潍坊医学院药学院潍坊261053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南京211198 
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 DDR1)是一种胶原激活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调节细胞分化、增殖、粘附、迁移、侵袭和基质重塑等重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DDR1的过度表达或激活与炎症发生、发展以及肿瘤侵袭、转移等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定量药物设计最佳回归方程计算中剔除样本的逐步回归迭代法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年 第2期21卷 112-114页
作者:宋宝连 丁勇 黄大贶 吴国沛 张荣久 彭司勋南京医学院210005 南京药物研究所210009 
在新药物研究中,用定量药物设计的方法来缩短合成和筛选的过程,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的赞同。在进行定量药物设计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氟喹诺酮C3稠杂环体系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Ⅲ):恩诺沙星均三唑并噻二嗪酮衍生物
收藏 引用
《化学学报》2009年 第22期67卷 2592-2596页
作者:胡国强 张忠泉 王海燕 毋小魁 王新 杜钢军 谢松强 黄文龙 张惠斌河南大学药物研究所开封475001 中国药科大学新药中心南京210009 
基于抗菌氟喹诺酮作用靶拓扑异构酶设计发展新型抗肿瘤氟喹诺酮药物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为扩展氟喹诺酮C-3稠杂环体系的研究领域,以恩诺沙星1为起始原料经C-3羧基反应到C-31-氨基-5-巯基-均-三唑(5),与氯乙酸缩环合到C-3均三唑[3,4-b][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吡喹酮涂剂的处方设计和体外筛选模型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3年 第2期24卷 109-111页
作者:宋俊生 刘学丽 史玉凤 周立新 严汉英南京药物研究所210009 中国药科大学 
在血吸虫病疫区使用护肤涂剂以防尾蚴感染,是血防工作的重要课题。几十年来曾筛选过大量配方,建立过多种活体筛选模型,然未能投入实用。提示筛选的三个环节即:高效主药、合理配方和筛选模型缺一不可。吡喹酮问世以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姜半夏渗漉工艺研究
收藏 引用
《中成药》2001年 第8期23卷 576-577页
作者:杨文革 刘媛 周劲松 薛慧中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9 
目的 :研究姜半夏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 3因素 3水平L9(34 )正交试验法 ,以总生物碱含量作为评判指标 ,对姜半夏渗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 :实验设计 3个因素中乙醇浓度因素具有极显著性影响。结论 :结合实际生产情况 ,姜半夏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穿心莲袋包颗粒及其饮片汤剂和胶囊剂的对比研究
收藏 引用
《中药材》2002年 第12期25卷 896-897页
作者:刘汉清 李莉 陆继好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 南京蓝本药物研究所南京210005 
目的:研究穿心莲袋包颗粒入煎汤剂的最佳工艺条件;比较生药袋包颗粒、传统饮片汤剂和胶囊剂的煎出率及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煎出率和穿心莲内酯含量为指标,优选穿心莲袋包颗粒制备工艺:采用HPLC法测定三者中穿心莲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