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如何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基于空间正义的视角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2025年 第1期 104-111页
作者:章圆 陈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够公平平等地得到充分满足的状态。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民享受精神生活的直接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空间正义理论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政的多维审视:理念、价值与路径
收藏 引用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5年 第1期 5-11页
作者:任志江 刘文韬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数字政是数字化与政教育相结合的新样态,是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适应时代发展,政教育正经历着深刻转变,即教育观念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均衡发展,教学方式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OBE理念下高职《舞蹈》课程政建设的体系建构研究
收藏 引用
《宜春学院学报》2025年 第1期47卷 121-125页
作者:张桃琳 黄彩霞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基于OBE理念进行高职《舞蹈》课程政建设是实现高校价值引领的需要、凝心聚力的需求,有利于政教育实现“软着陆”、完善舞蹈艺术中的德育环境。但在具体实践中,基于OBE理念的高职《舞蹈》课程政建设仍面临重专业建设而轻价值引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基本依据、推进路径与内在要求
收藏 引用
想教育研究》2019年 第7期 7-11页
作者:江家城 寇清杰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有其深厚的理论、现实及价值依据,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是两者相统一的理论依据,提升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是两者相统一的现实依据,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是两者相统一的价值依据。更好地促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资本逻辑与时间权力的政治哲学批判——以《资本论》为分析核心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2023年 第12期44卷 89-96页
作者:刘云杉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时间权力是历史上重要的权力手段之一,封建权力、宗教权力与资本权力都形成了相应的时间权力。马克思全面透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时间权力的历史缘起、运作机理及其现实效应。《资本论》作为对整个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百科全书,进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之维与现实之——走向现实介入的哈贝马斯与维尔默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1年 第3期 147-153页
作者:刘子飞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贝马斯与维尔默对美学的考均受到阿多诺影响,但哈贝马斯认为审美是交往活动的中介及公共空间生成的条件,甚至审美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活动;而维尔默则继承了阿多诺美学想,试图用交往改造走向封闭的自律性艺术。两人的美学想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想道德与法治”课人生观部分重难点解析
收藏 引用
想教育研究》2021年 第8期 114-119页
作者:余一凡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人生观教育是"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2021年新修订的教材中,人生观部分在保持整体结构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当调整。对这一部分重难点问题的把握,应该基于人生观教育在本门课程乃至高校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准确定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家治理体系视域下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探析
收藏 引用
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 第6期 85-90页
作者:叶冬娜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根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立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运用现代生态治理和新制度经济学为探析工具,基于制度内涵、制度结构、制度创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赋能科技决策智库高质量发展:理论、图景与策略
收藏 引用
《科学管理研究》2022年 第5期40卷 39-45页
作者:任鹏飞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数字赋能科技决策智库高质量发展是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和推动科技创新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以信息不对称理论、集体行动理论以及数字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数字赋能科技决策智库在实践层面助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课程政”政策何以成为国家行动?——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收藏 引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6期51卷 42-49页
作者:徐曼 郑宏宇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课程政政策历经从地方试点到制度化阶段的演变,最后成为一场国家层面的高校课程育人行动。借助多源流理论聚焦课程政进入政策议程并得以出台的内在逻辑发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失衡、专业逻辑与政治逻辑脱节、政策工具缺乏创新构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