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
15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原模图LDPC码的一种联合优化算法
收藏 引用
《应用科学学报》2011年 第6期29卷 551-558页
作者:方毅 王琳 陈平平 肖旻厦门大学通信工程系福建厦门361005 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福建厦门361005 
根据深空通信的特点及需求,JPL实验室提出了性能比常规奇偶校验码更优的原模图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即原模图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码.该文提出一种原模图LDPC码的联合优化算法,在不增加编译码复杂度的前提下能兼顾瀑布区性能,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低资源消耗多边类型LDPC码译码器的FPGA实现
收藏 引用
《应用科学学报》2010年 第6期28卷 633-638页
作者:谢东福 王琳 陈平平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福建厦门361008 厦门大学通信工程系福建厦门361008 
以低资源消耗和低功耗应用为基础设计了多边类型低密度奇偶校验码译码器.该译码器采用缓存有效连通校验点计算单元与变量点计算单元.分析和实验表明,与传统的部分并行译码器结构相比,若校验矩阵不具有特殊结构,该译码器可以减少近50%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用扫频光纤激光器实现低频周期振动传感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2011年 第12期38卷 128-132页
作者:谢作生 李伟文 林伟鹏 董小鹏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福建厦门361005 
针对低频周期振动光纤传感的应用,通过光纤光栅的周期调谐,构建了环形腔结构的低频周期扫频光纤激光器。以光纤光栅珐布里-珀罗腔为梳状滤波器,利用光学倍频法设计了光源扫频周期的测量统。实验产生了7.2Hz的周期扫频激光输出,通过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LabVIEW的远程γ能谱测量统的开发
收藏 引用
《核技术》2006年 第7期29卷 548-550页
作者:郑诗樵 黄文达 孙振宁 施芝元 陈谋智厦门大学物理系厦门361005 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厦门361005 
本文讨论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远程γ能谱测量统的设计技术:(1)数据采集及客户端软件编程技术,(2)基于DataSocket的网络通讯技术。利用该统测量了Csγ能谱,其性能优于基于Javaapplet技术137的同类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270nm混合级联掺磷光纤拉曼激光器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2013年 第3期40卷 42-46页
作者:漆伟 刘鹏 卢和林 黄朝红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福建厦门361005 
报道了一种输出波长在1270nm的混合级联掺磷拉曼激光器。该激光器分别利用掺磷光纤中频移为1330cm-1和197cm-1的拉曼散射,使1064nm激光两次频移,实现了1270nm激光输出。对1270nm的二级拉曼光设计了对称和非对称两种腔结构,并进行了对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颖的双通道输出高功率掺铒光纤宽带光源
收藏 引用
《光子学报》2007年 第1期36卷 124-127页
作者:王秀琳 黄文财集美大学物理系厦门361021 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厦门361005 
在分析L波段放大自发辐射(ASE)谱产生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颖的双级结构掺铒光纤ASE宽带光源,该光源可在两个端口分别输出高功率的C波段和L波段的ASE谱.设计将C波段ASE谱注入到掺铒光纤中作为L波段ASE谱的二次抽运源,使得L波段ASE...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像动态信息检测统的软、硬件设计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 第5期36卷 696-701页
作者:钟冠平 李元密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 
介绍微机化的图像动态信息检测统的方块组成及其某些软、硬件设计.硬件设计包括图像信息采样及其采样脉冲形成,图像信号处理和A/D变换,译码和接口电路等.软件设计包括监控和运行程序设计.该统可检测快速和慢速运动目标的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6位单片机组成的多路数据采集及CRT显示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 第1期33卷 43-46页
作者:许茹 陈碧华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 福建 厦门 361005 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 福建 厦门 
介绍由16位单片机8098组成的4道波形CRT显示统的设计方法.它以8098CPU、6845CRT控制器为核心.统充分利用8098单片机16位CPU的高速、实时控制功能及8位外部数据总线的软、硬件特点,完成了对4...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光收发模块分立元件实现方法探讨
收藏 引用
《光通信技术》2004年 第4期28卷 22-24页
作者:夏飞 游佰强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厦门361005 
回顾了光收发模块的发展,分析了模块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各个主要部分的功能,有针对性地对集成设计中的元件进行了取舍,讨论以分立元件实现光收发模块的具体方案、元件选取原则,给出了模块的155M分立元件光收发一体化设计实例,分析了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模数转换(A/D)集成电路设计原理及其应用技术
收藏 引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第3期21卷 94-98页
作者:柴宝玉 林晓鹏 郭东辉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 厦门大学物理系福建厦门361005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电子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模数转换(A/D)集成电路芯片已成为电子产品设计中最关键的芯片器件之一,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决定着电子产品的质量.介绍了几种主要的A/D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各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