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巴赫到帕格尼尼时代小提琴音乐中弓的表现艺术及其发展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 第3期 51-55页
作者:赵纯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多方面论述了从巴赫到帕格尼尼时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曲江河水四海有知音论黄海怀的二胡曲创作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 第3期 8-11页
作者:黄波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 
在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为繁荣祖国的民族音乐呕心沥血、默默耕耘的杰出人物,他们为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院已故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黄海怀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移植改编的《江河水》、创作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歌唱的气息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 第1期 70-73页
作者:侯莲娜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 
“胸腹式呼吸”是依靠胸部和腹部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对抗的气息双向运动。歌唱呼吸要寻求、掌握稳固的气息双向运动的对抗感觉。歌唱中的换气,因歌曲内容的需求,应采用不同的换气技术处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组曲《讽刺》的分析与演奏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 第4期 128-131,121页
作者:黄因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 
文章分从主题材料、结构、织体、力度和厚度等细部元素入手,对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组曲《讽刺》进行音乐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钢琴演奏技术,阐述了在演奏这部作品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演唱处理与艺术表现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 第2期 80-84页
作者:侯莲娜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 
根据北朝乐歌《木兰诗》改编的叙事歌曲《木兰从军》 ,既继承了古诗歌的神韵 ,又充分发挥了声乐的表现力。文章通过对该作品风格的民族性、作为叙事歌曲的戏剧性处理以及演唱的技巧性处理等方面的阐述与分析 ,以期从中获得对歌曲艺术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琵琶演奏中的“缓扫”与“急扫”
收藏 引用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 第4期 83-87页
作者:李昆丽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 
随着现代琵琶音乐的发展,琵琶传统演奏技法中的扫拂亦随之出现了力度和速度的变化问题。本文根据乐曲表现的要求提出了“缓和”和“急扫”两种不同奏法及其产生的不同声音变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和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几个问题
收藏 引用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2期7卷 187-188页
作者:黄明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福建厦门361005 
根据笔者长期在师范院校的和声教学经验,总结出和声教学中的“稍浅而博”“同类合并、分段集中”,“避免‘绝对’、融会贯通“,“重视首调唱名和固定调唱名问题”、“寻求通俗生动的教学方法”等5条规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心性之伟美——感受柴可夫斯基的芭蕾音乐
收藏 引用
音乐探索》2002年 第2期 47-49页
作者:蒋立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理论作曲教研室 
本文从三个切入点试图论析、感悟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芭蕾音乐艺术特征,并为音乐中那逼近人的心灵的歌唱思绪感慨万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析喉腔共鸣
收藏 引用
《科技信息》2006年 第11S期 11-11页
作者:李彩玲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福建厦门361000 
歌唱者要想使自己的声音具有丰富的色彩、表现力和穿透力,必须具有一个较好的、稳定的、放光的共鸣。共鸣有喉腔、口腔、咽腔和头腔共鸣.而喉腔共鸣是在声带发生以后向上传送遇到的第一个共鸣腔,也是离声泺最贴近的一个管状的腔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