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5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探索有效的规划控制与引导模式——浅议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新的范型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11年 第4期35卷 26-29,40页
作者:陈志诚 侯雷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所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对现行编制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规划理念、规划内容、规划管理三方面剖析了商业网点规划存在的不足。以实践、问题为导向,结合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探索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新的范型,明确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快速公交系统在我国城市中的适应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10年 第B10期34卷 70-73,81页
作者:邓伟骥 陈钦水 丁明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研究中心 
通过观测数据、抽样调查,对厦门模式快速公交系统(BRT)的规划建设、系统选择及运营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从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和公交导向发展三个角度研究探讨独立路权BRT在我国城市中的适应性,建议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将BRT系统作为城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监测分析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
收藏 引用
《给水排水》2019年 第12期45卷 65-69页
作者:吴连丰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厦门马銮湾片区为例,通过在线监测布点、实测数据分析,从项目实施有效性、城市内涝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进行效果评价,比照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中的设计目标、指标计算,对其中的差异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为后续其他片区及城市开展海绵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混合用地规划管控的制度创新——基于厦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案例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17年 第7期41卷 111-113页
作者:李晓刚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混合用地的规划管控与用地管理成为许多城市规划实施中面临的难题。混合用地.也称综合用地.是指一宗地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土地用途.包括土地用途的混合、建筑功能的混合等.有利于集约、弹性、高效利用土地,符合市场经济导向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试点后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
收藏 引用
《给水排水》2020年 第S01期46卷 659-665页
作者:周培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361012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取得了大量成果,试点验收工作在陆续开展。在试点结束后缺少中央财政支持和考核压力条件下,如何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常态化、可持续化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从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成效着手,分析了试点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机制探讨
收藏 引用
《给水排水》2019年 第12期45卷 43-46页
作者:关天胜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厦门在海绵城市试点进程中,将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机制作为试点工作重点。结合"多规合一"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在项目建设各个审批环节嵌入海绵城市管控要求,构建形成"指标下达、方案指导、设计审批、施工抽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厦门大学社会化学生公寓区详细规划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00年 第9期24卷 61-64页
作者:任国岩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高教区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传统功能之一,与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市场经济下,高校办学模式已逐渐发生转变,从主要依靠国家投入转向与社会化、市场化相结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导向与市场供需的要求,高校后勤产业化是未来中国高校社会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径流控制指标的探索与实践
收藏 引用
《给水排水》2019年 第8期45卷 36-41页
作者:谢鹏贵 吴连丰 黄黛诗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361000 
径流控制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分析了厦门市径流控制指标的类型和传导方式,采用“因子分析法”、“逆向复核法”分别对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和径流污染削减指标进行分解,并结合厦门实践经验,提出径流控制指标管控的流程及要点,较完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整体观视角下的城市水系规划框架探析——以厦门市城市水系规划为例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13年 第10期29卷 52-57页
作者:郑灵飞 黄友谊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所 
城市水系规划应基于整体观的哲学思想,突破条块分割的部门管理体制限制,从城市总体发展、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城市水系整体协调的宏观层面出发,构建整体的城市水系规划框架;在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梳理城市水脉大系统、强化水与城联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莲坂流动人口聚居地社会状况调查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03年 第11期27卷 65-69页
作者:杨春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通过对莲坂地区社会状况的调查 ,分析了当前流动人口聚居地的成因 ,从社区构成的角度剖析“城中村”现象 ,以及聚居地内部的外来人口、原住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指出 ,流动人口是城中村问题的诱因 ;原住民是城中村问题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