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边界层发生分离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流体粘性和正压梯度,设计外形使其表面具有尽量大的负压梯度区域,延缓边界层转捩和流动分离,从而达到减阻目的。本文采用基于细长体理论的流动不分离外形设计方法,设计临界速度为100 m/s的航行体外形,运用数值仿真分析其在不同速度和攻角情况下的流动特性。研究发现,0°攻角下仿真得到的压强分布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摩擦阻力与估算结果一致,证明可以通过外形设计使航行体边界层在高雷诺数条件下保持层流流动不分离状态,以达到大幅减阻的目的;小攻角不会破坏航行体表面流体附着状态,但攻角会使流动出现横向漩涡,边界层发生转捩,使阻力明显增加,但减阻效果仍然存在。
摘要:介绍了球壳结构、技术要求及原工艺,对侧壁缩松缩孔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进行分型和浇注系统优化,并对排气系统进行校核后调整,利用ProCAST软件对工艺优化方案和铸件质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浇冒系统和排气系统。生产验证后,铸件一次交验合格率由54.5%提升至89%。
摘要:由于潜器运动方程中水动力系数对潜器运动操纵性参数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为确定流体动力布局中的各因素对操纵规律的影响程度,简化操纵运动方程。通过引入水动力敏感性指数S,量化水动力系数和操纵运动参数间的关系,以潜器六自由度方程中各水动力系数为研究对象,求出各水动力系数敏感性指数。结果表明:(角)速度系数和舵角系数敏感性较大,在设计阶段需重点考虑流体动力布局对其参数的影响且在求取其水动力系数时需保证其精度。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潜器的设计和操纵运动方程的简化提供理论支撑。
摘要:针对纳米铁基金属燃料发动机技术,建立颗粒燃烧模型与喷管两相流动控制模型,基于VC++软件自主编程,对纳米铁基金属燃料发动机喷管内颗粒相速度、颗粒温度、颗粒粒径、质量传递速率、颗粒速度滞后、温度滞后、流体密度、压强、雷诺数、马赫数、气相速度、气相温度等参数进行模拟仿真,重点研究了0.4~1.0μm颗粒粒径和10~40凝相含量铁氧化物颗粒对发动机两相流损失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凝相含量、颗粒粒径变化对颗粒温度滞后和速度滞后具有显著影响,在凝相含量约为30的情况下,纳米铁粉金属燃料发动机达到了最佳的比冲性能。该研究可为新一代纳米铁基金属燃料发动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摘要:针对高金属含量纳米铝基燃料推进剂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非均匀燃烧、爆燃甚至爆炸等问题,基于理论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了纳米铝基金属燃料推进剂燃烧过程及燃烧机理,采用推进剂制备与燃烧实验及数值仿真计算的方法进一步验证颗粒尺寸、形貌对推进剂燃烧稳定性的显著影响。在保压时间45 min,最大荷重67 kN,最大压强213.6 MPa制备条件下,对两种不同产地型号的纳米铝粉原料进行燃烧实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颗粒,在尺寸规格、实验环境相同条件下,金属推进剂稳态燃烧时反映燃烧性能的Nusselt数、Sherwood数、蒸发速率、燃烧速率和燃烧时间、比燃速等参数差异明显,在纵横比为10时,扁椭球颗粒的最大燃速1.3×10^(-13) kg/s,而长椭球颗粒燃速大约高达3.0×10^(-13) kg/s,约为扁椭球颗粒燃速的2.3倍,甚至出现爆燃现象,颗粒粒径、形貌(椭球形颗粒)分布的均一性是影响推进剂爆燃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可为纳米铝基金属燃料推进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针对显控台调光问题,传统手动调节方式存在效率低、操作繁琐的困扰,而基于传感器的自动调光方式,虽在此方面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调光值固定化和共性化的问题。为此该文设计了一种显控台个性化调光系统,该系统利用ARM架构设计调光控制模块,采用CAN通信和PWM脉冲,快速有效地实现对显控台各模块的自动调光功能;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了个性化调光模型,实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个性化调光功能。实验证明,系统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和满意度,对保证不同环境下用户顺利操作显控台有重要意义。
摘要:水下火箭弹作为近海港口防御的一种新型预置武器,具有速度高、杀伤力大、使用方便等优点,可有效对抗敌方蛙人的侵扰。为深入探索其水下弹道航行特性,以某型水下火箭弹为研究对象,建立水动力学弹道运动模型,基于VC++语言自主编程,对水下火箭弹六自由度弹道航行特性进行仿真,并通过水下发射试验对其航行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一定初始攻角条件下,初速为100 m/s的射弹, 4.3 s内速度衰减至65m/s,并趋于稳定;弹道水平射程达到660m,射高突破37m;弹体俯仰角在4 s内由12°变化为-7°,俯仰角速度3s内有5°~-8°的波动,弹道倾角从初始10°变化为-12°,攻角由5°变化为-6°,这些参数均发生显著变化,需在水下弹道优化设计中充分考虑。该方法可为新一代水下反蛙人预置武器弹道设计提供参考。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