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台湾大学"
242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梆子莎士比亚:改编《威尼斯商人》为《约/束》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0年 第6期 92-99,F0002页
作者:彭镜禧 项红莉台湾大学 辅仁大学 
各个时代、各个地区以不同形式演绎莎士比亚的剧作。他的全球化颇得益于其本土化,因为"莎士比亚永远只是我们当下对他的理解"。莎士比亚与豫剧之间相互丰富、相互制约。本文主要介绍改编《威尼斯商人》为豫剧本《约/束》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蔡广斌的多维水墨人间
收藏 引用
《美术》2007年 第12期 80-84页
作者:陆蓉之台湾大学 
空间,作为肉身休憩之处,使得日夜游离的魂魄得以萦绕相对。楼宇之于人,如飞鸟落足的枝丫,有的会遮荫,有的会风动,有的与雨游嬉,总有几分相映的趣味在其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听见“中国性”——四海唱片的艺术之声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 第2期 17-35,4页
作者:沈冬台湾大学文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文章以唱片为主体史料建构有声音乐史,考订1960~1980年代台湾四海唱片公司出版的50余张艺术类唱片。并援用"中国性"概念,诠译这些唱片的整体意义与深层脉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看台湾纪录片20年:从街头到院线的沿途风景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6年 第3期 27-33页
作者:谢以萱台湾大学·人类学系 
本文梳理了台湾地区纪录片的发展概况,特别是近20年在整体政经环境改变、台湾电影在市场上的萎缩之下,纪录片在因而获得的空间中如何趁势茁壮,不论在议题的挖掘,或是美学的尝试,更重要还在于将纪录片推展至院线的努力与突破,有助于理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核心区设计:新加坡的亚洲经验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05年 第3期29卷 55-61页
作者:杨沛儒国立台湾大学工学 
通过对中心区城市设计政策和建议的分析,讨论了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脉络下,一个东亚现代城市其城市核心区如何转型、如何预见其未来、如何面对全球竞争以及如何走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城市发展模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艺术形式的生产和消费比较研究札记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0年 第6期 9-13页
作者:徐大卫国立台湾大学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本期论坛,徐大卫先生的论文,别开生面,从消费者的视角研究了艺术的存在形式与各阶层对艺术品的消费特征,其中也包括"物质艺术"、"公共艺术"。这既属于艺术美学的基本问题,也涉及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艺术设计。卢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偷窥、仰望到正视自我——台湾京剧创作的心境转折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3年 第6期 67-69页
作者:王安祈台湾大学 台湾国光剧团 
创作,是一段心情的深掘与记录,没有经历"国艺中心"荣枯转折冷暖体验的朋友,很难了解我们何以这么重视"现代化"。当舞台上的表演失去了台下观众的应和,焦虑刺激了创作的转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序《曲韵兰庭》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1年 第6期 11-13页
作者:曾永义台湾大学 
2004年2月间石头出版社所制作的《长生殿》在新舞台演出,4月间白先勇和樊曼侬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家戏剧院演出,都非常轰动,一票难求。圣诞节前后,国光剧团首部《梁山伯与祝英台》昆剧由本人编剧,由本地演员在国家戏剧院演出,居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汉卿研究及其展望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3年 第3期 4-12页
作者:曾永义台湾大学中文系 
缘起一九九○年在一次评论会上,我发言道:我国剧院有一连串的“莎士比亚系列”,却未见过一次有关“关汉卿戏曲”的演出。我们国民多数知道有莎士比亚,很少人知道有关汉卿。我们应当比照莎士比亚,也要有个“关汉卿系列”。与会者莫不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秦诸子的思维方法专栏:编者导语
收藏 引用
《逻辑学研究》2017年 第4期10卷 1-2页
作者:李贤中台湾大学哲学系 
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的源头,诸子百家,各有创意,且有不同思维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必须了解中国哲学的源头;由于思想的内容是透过不同的思维方法而呈现,因此我们以“先秦诸子的思维方法”为专栏主题,探讨先秦儒、道、墨、法各家的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