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261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元朱文印印风现状探究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4年 第11期 118-120页
作者:肖春光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在科技和传播媒介飞速发展的今天,思想开放、文化多元必定促进艺术审美的多元化发展。研究元朱文印的印风现状,明确印风的发展方向,扬长避短,使之既有时代性,又保持自身的艺术特色。当前元朱文印创作整体上受经济文化的影响,呈现世俗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语境内的双向互动——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东北喜剧小品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3年 第8期 87-90页
作者:赫亚红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东北喜剧小品是中国当代喜剧小品的杰出代表,自1990年登上春晚舞台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引发了广泛的思考。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东北喜剧小品的艺术特色。东北喜剧小品的欣赏与批评具有圈层性特点并受到文化语境的深远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东北秧歌舞蹈品格与艺术传承的再审视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2年 第5期 109-113页
作者:王桂霞 李秀云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东北秧歌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民间舞蹈形式与其它地区的秧歌在起源、舞蹈技艺、人物形象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表现出东北秧歌特有的品格。随着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日益发展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实施,东北秧歌作为具有关东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岳端《扬州梦传奇》中杜子春的身份归属与重构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23年 第11期 77-81页
作者:孙艳红 卜凡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岳端的《扬州梦传奇》取材于前人所作杜子春的故事,并对杜子春的形象进行了重构。戏剧中仙人下凡与凡人历劫的两条线索对应了杜子春仙人与凡人的两种身份,杜子春在两种身份转换中引发了主体性身份认同危机,即身份归属问题。同时戏剧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捕鼠器》七十年:从小说到话剧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21年 第12期 74-78页
作者:杨梓铎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为“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话剧代表作,《捕鼠器》自1952年首演至今已近70年,并保持着“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剧场演出”的世界纪录。在影视剧以碾压之势霸居主流的今天,一部经典话剧仍然拥有这样顽强的生命力,不能不称之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孔子的“文言”思想及其文学意义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2007年 第2期 10-13页
作者:赵玉敏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媒介,研究孔子的言辞思想更容易接近其文学思想的核心。“文言”是孔子言辞思想的核心概念,它对内容上的规范性与形式上的审美性的双重要求,使孔子的“文言”思想,不仅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形式上可资借鉴的典范,同时,也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爱稀缺的时代——谈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1年 第20期 125-126页
作者:张锴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韩国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讲述了一个暴力杀戮的故事。影片通过对金福南悲惨境遇的描述,揭示了现代社会人性的冷漠,激发了人们对现实处境的深思。女性形象是影片刻画的重点,以此反映现实社会中女性的艰难处境。影片运用大量的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二人转特异景象及其精神传达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5年 第5期 140-144页
作者:姜亭亭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当代二人转表演当中,丑角常以各种脱离常态的语言、神态与动作"扮痴"与"扮残",部分艺人更是以此作为常规的演出手段。"痴残"现象存在真实的历史基础,这类表现手段是民众的生存经验的表述和娱乐精神的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二人转的狂欢价值与限度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6年 第9期 142-146页
作者:孔祥羽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人类的现代社会是一个普遍统治和规范着的世界,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总是存存着两种场域的生活。一种是被等级、政治、制度、律令所禁锢的正统严肃、秩序井然的官方正统生活;一种是站在官方场域彼岸,带有自我解放色彩的民间大众生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北喜剧中蕴含的忧患意识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5年 第8期 54-57页
作者:李秀云 于雪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喜剧的核心是笑,失去了笑便丧失了喜剧的本性。而“忧患”与喜剧的笑似乎不搭界,或者说,忧患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淡淡的愁绪和沉重的叹息,为喜剧所不容。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喜剧虽然以笑为主,但笑有多种,假模假样的笑、虚无的笑、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