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吉林财经大学"
373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房地产市场虚假广告行为之刑法规制
收藏 引用
《行政与法》2010年 第8期 116-118页
作者:王喆 李凤颖吉林财经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近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回暖,除了宏观经济形势向好的因素外,房地产广告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房地产广告违法违规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遏制房地产市场虚假广告行为、保护广大购房者的利益,应当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虚假广告行为的打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绿色保险体系的建构
收藏 引用
《税务与经济》2020年 第3期 52-57页
作者:秦芳菊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绿色保险是保险业参与构建绿色融资体系、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的风险保障机制,既是保险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也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导向,走生态优先新路的一个重要支撑与基本载体。绿色保险所具有的及时补偿、降低管理成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消费社会语境下广告符号的解读
收藏 引用
《科技视界》2012年 第36期 16-16,15页
作者:冷艳吉林财经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经济的高度发达造就了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广告也在改变着人们对于社会的认知。在丰裕的消费社会中,广告成为了消费欲望的修辞,为大众构建了美好的理想生活梦境,并且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折射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庆市旅游文化发展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 第5期 148-149页
作者:李鸿川吉林财经大学 
在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当下我国很多地区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党的十七大又首次提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口号,随着旅游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影响因素与实施路径
收藏 引用
《现代情报》2024年 第12期44卷 137-147页
作者:王丹 马卓 魏忠宝吉林财经大学吉林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117 吉林财经大学科研处吉林长春130117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目的/意义]高校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科研范式由个人自由探索逐步向组织化大科学转变,高校科研组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衍生出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方法/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基于“课程思政”视角
收藏 引用
《财会通讯》2022年 第21期 151-155,165页
作者:时军 张兰 王亚男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专业课程开展思政建设为我国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了新的视角,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将思政建设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和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本文对高等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房地产税改革取向研究
收藏 引用
《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 第9期 75-80页
作者:赵惠敏 李琦 王晨旭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长春130117 长春市国税局长春130022 
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以来,房地产税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房地产税制度设计是一种零和博弈,即民众缴纳房地产税的个人损失即为政府收入。当前我国房地产税的首要功能应定位于筹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产业数实融合发展:动因、机制与生态愿景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2024年 第11期 139-144页
作者:黄蕊 于鸿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基于内外动因、理论机制和生态愿景三个维度,可以明晰新质生产力建设背景下文化产业的数实融合发展路径。数实深度融合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创新研究——基于KPI与OKR比较的借鉴与启示
收藏 引用
《税务与经济》2022年 第6期 101-106页
作者:张兰 孙旌凯 薛东波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制度决定国有企业效率。针对国有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应结合KPI与OKR绩效管理的先进理念,在思想层面与业务层面双向驱动加快国企绩效混改,设计出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屠格涅夫《散文诗》在中国的百年流布——以翻译出版为视角
收藏 引用
《俄罗斯文艺》2012年 第2期 142-147页
作者:朱红琼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吉林财经大学外语部 
屠格涅夫《散文诗》自1915年登陆中国以来,便以高度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满足了不同时期中国读者们的期待视野,深受翻译界、出版界和读者的喜爱。近百年来,《散文诗》在中国不断重译重版,成了中俄文化交流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