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同济大学学术发展部"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数字交往与批判理论重构:从意识形态批判到信息批判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2023年 第4期 26-28页
作者:张昱辰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同济大学学术发展部 
数字交往不仅意味着中心化的大众传播模式被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传播、交流所颠覆,更意味着以数字为形态的传播和交往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根本构成动力。面对数字交往带来的人类生存方式革命,传统批判理论的基础被动摇,理论范式必须革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媒介的十六铺码头:城市文化与城市记忆的生成场所
收藏 引用
《媒介批评》2022年 第1期 128-144页
作者:胡天琦 丁凡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同济大学学术发展部 
城市空间嵌入在市民城市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刻录着城市历史的集体记忆。十六铺码头作为上海的水上门户,发挥着空间媒介的记忆建构作用。本研究以城市记忆为视角,从十六铺码头的“前世”“今生”两个维度,考察十六铺码头对城市文化和城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链接全球与地方——上海浦东陆家嘴城市更新实践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22年 第6期 180-181页
作者:丁凡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同济大学学术发展部 
浦东的开发开放经历了30年的历程,30年间陆家嘴地区从一个衰败落后的水岸区域转型成为21世纪的全球金融中心。文章以作为全球与地方链接的陆家嘴水岸大型项目为例,分析了其塑造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城市治理模式以及全球与地方间的文化与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事件塑造城市活力街道——以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四平社区实践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22年 第8期 150-151页
作者:翟宇琦 丁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同济大学学术发展部 
文章以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四平社区实践为例,探讨了上海15分钟生活圈规划理念下以艺术事件塑造城市活力街道的策略,总结出作为活力骨架的街道公共空间营造、作为活力节点的艺术景观小品设施以及作为活力媒介的文化艺术活动三种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球文化传播中的后工业水岸大型项目——以荷兰鹿特丹南岬角港区更新为例
收藏 引用
《住宅科技》2022年 第5期42卷 2-8页
作者:丁凡 Harry den Hartog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同济大学学术发展部 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流动站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于水岸大型项目(UMPs)建设的理念,以荷兰鹿特丹默兹河南岬角港区水岸更新为例,分析了城市后工业化进程中该区域更新转型的机制和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后工业水岸中的文化传播问题以及全球与本地链接中的文化转化问题,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