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6,1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近期简讯
收藏 引用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 第3期15卷 60-61页
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新闻信息小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新闻信息小组 
同济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城市设计'双硕士学位研究生在中德双方政府支持下,在中德高等教育机构间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的框架下,同济大学和柏林工业技术大学于2003年协议在'城市设计'专业建立双硕士学位课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重语境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的U型玻璃
收藏 引用
《中外建筑2014年 第6期 174-175页
作者:刘津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本文从技术和设计两条线索解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的U型玻璃:一是以C楼的U型玻璃为对象,分析其物理、构造性能;二是从设计意图出发,试图还原建筑师在技术之外的设计考虑。两种视角相互交织,探讨了同一效果在不同语境下的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之双重阅读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04年 第4期47卷 119-123页
作者:王方戟 杨一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系 
文章以两个线索阅读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的设计:一是以该建筑本身为对象,探讨光线、材质与形体视觉的互动关系.二是以“我“的神游梦呓来展现该建筑带给人的丰富片断式感受。两个版本并置.用以引发观者得出个人对该建筑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基础教学楼改造设计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1年 第1期54卷 148-155,148页
作者:张建龙 谢振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基础教学楼(原能源楼、现称D楼)改造设计,以回应环境、通过教学事件组织空间、复合功能、消解形态体量为设计策略,表达该建筑学院教学街区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周边环境的态度。该改造设计是校园老建筑改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研究社会语境下的里弄街区再生,注重与公众交流学术成果——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李彦伯
收藏 引用
《设计家》2016年 第3期 32-37页
作者:王小静 李彦伯《设计家》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我选择了一个研究对象,然后被它推着一步步往前走,甚至影响了人生的轨迹。'青年建筑学者李彦伯,生长于北方的古城,骨子里有着对历史文化的敏感,每到一个城市,他都试图挖掘城市曾经的故事。1998年,李彦伯进入同济大学学习建筑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殷正声教授:用设计掩盖技术缺陷非常危险
收藏 引用
《互联网周刊》2006年 第11期 62-62页
作者:殷正声(口述) 谭端(整理)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 不详 
一次我去长虹参观,对方说一台液晶电视原价18万元,可以卖我12万元。12万元还是很高,但对方说,它们几乎不赚什么钱,因为液晶核心技术有8万元是从国外买回来的。这说明核心技术成本非常高。而我们拥有的只是组装技术,可以做的不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检模式对铁路客站换乘地铁效率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 第2期52卷 252-259页
作者:庄宇 李丹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随着新技术涌现和运用,铁路车站客流集散过程中的安检模式对于车站区域步行换乘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设计策略,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运用“MassMotion”软件对出站人流进行模拟,比较了采用“人脸识别无感出站”和“轨道交通安检互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20-1950年代“建筑艺术”词义演变考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4年 第4期 92-98页
作者:王雪睿 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以语义学与语用学作为建筑理论史的潜在分析框架,考察1920-1950年代间“建筑艺术”概念在中国建筑界发生的意义演变。在回顾中国传统建筑观念的基础上,指出“建筑艺术”一词是近代中国建筑师特有的语义创造;1950年代,“建筑艺术”概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发电站”到“社区中心”——伦敦巴特西电站社区化的再生策略与支撑机制
收藏 引用
《装饰》2024年 第2期 98-103页
作者:汪留成 贺永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巴特西电站,已经由一座退役的燃煤发电站改造成为新的“社区中心”。论文从其衰落的历史、更新的艰难历程,以及更新所面临的四个核心问题出发。根据规划引导、混合功能,以及遗产保护要素三个方面,论证其社区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记忆的形式:一份本科二年级教案背后的问题及思考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4年 第3期 33-38页
作者:王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复合人才实验班2018-2020年间的本科二年级设计课程“记忆空间”课题为主题,讨论该系列教案设计背后的知识性框架设定以及教学过程。同时指出,“课题”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可以在多元化教师背景下有效融合设计理论研究、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