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博览建筑的文化策略——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引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2年 第12期 64-69,58-64页
作者:章明 张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上海200092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上海200092 
从广义的层面上看,艺术博物馆建筑的发展趋势与特征是建立在文化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论述之前必须厘清的问题是:我们对艺术博物馆建筑的理解是建立在怎样的文化策略之上,是否始终处于相同或类似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循环之中?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常建筑的泛设计实践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4年 第1期57卷 50-52页
作者:张永和美国MIT建筑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泛设计某专业的设计者涉足多个设计领域可以称为"泛设计"。历史上,泛设计常常和完整地设计一种生活方式有关。在理想主义式微、社会分工绝对的今天,这种实践变成特殊现象。我接触到的泛设计,情形大致如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轨道交通协同发展下香港新市镇步行统立体化研究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20年 第9期26卷 40-45页
作者:崔敏榆 Chiaradia Alain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及设计系 
受TOD理论与港铁"轨道+物业"发展模式的推动,香港新市镇建立了以轨道站点为核心的城镇发展结构。为了提高轨道交通运输及居民的出行效率,新市镇内的步行交通网络逐渐呈现出从与机动车在同一平面发展延伸至二层步行交通甚至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竞赛方案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07年 第12期4卷 85-88页
作者:李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李斌研究室 
设计理念《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经”和“纬”是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其手法延续数千年,建立在“经”和“纬”基础上的理性秩序集中体现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知-信-行模型的城镇居民环境感知效应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城市研究》2023年 第4期38卷 41-48页
作者:李欣 卢烨鑫 夏凤 彭建东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系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环境保护关到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公众意识的觉醒和主动参与对推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基于2010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建立了环境保护的知-信-行理论模型,探讨了环保态度如何在危机感的中介作用下对环保意愿、自感健康、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造实验——阶段与目标
收藏 引用
《中国建筑教育》2015年 第2期 23-26页
作者:张建龙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规划景观实验教学中心 
建造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常设课题,其教学目标、方法与手段决定了教学效果。其中阶段性教学目标的确定,建造课题的选择,基本知识的讲授,以及合理的建造材料、结构构造和工艺实施方式设计,成为建造课程的关键。本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看不见的结构之美——范曾艺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13年 第5期19卷 156-165页
作者:章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一天的研讨会,可用三个字总结各位嘉宾主讲项目的特点:"高"、"大"、"扭"。"高"是指超高层,"大"是指大跨度,"扭"是指多向曲面。在"结构成就建筑之美"主题的大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建构性探讨
收藏 引用
《绿色科技》2012年 第5期14卷 86-88,90页
作者:陈军伟 范炜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规划与建筑系天津300384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指出了风景园林设计的图像性被滥用将导致设计成为"布景术",应强调风景园林的建构品质。通过建造、结构、构造节点细部的艺术化处理分析了人文意义,提出了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不应通过可复制的符号和图像传达,而应产生于现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星巴克世博会最佳实践区特别店设计建造手记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14年 第7期20卷 50-57页
作者:孙嘉龙 章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通过介绍同济大学原作设计工作室近期完成的一个小品建筑在设计及建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应对态度,试图阐明建筑介入环境的姿态、结构设备的内在逻辑以及在材料及构造方面的探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工业文化地景的叠合再生——以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为例
收藏 引用
《当代建筑2021年 第4期 22-27页
作者:章明 秦曙 鞠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工作室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的设计实践不同于以往仅仅对物质个体的存留予以重视的保护方式,而是以城市文化地景再生为目标,将电厂滨水岸线转型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过程视为一个动态统,重视工业文化、工艺流程、工业景观的整体保护,关注工业遗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