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汉城数字媒体城市规划城市设计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05年 第8期2卷 40-43页
作者:金度年 沙永杰 曹淳铉 刘洋韩国成均馆大学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本文介绍了位于韩国汉城“新千年城”中的“数字媒体城市”项目(以下简称DMC)的规划过程、规划概念,并分析其规划控制与城市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像·媒介·建筑——当代建筑设计的图像化思潮
收藏 引用
《华中建筑2009年 第11期27卷 48-49,56页
作者:储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博士研究生200093 
从视觉文化研究的层面,阐述当代建筑设计的图像化思潮。通过对各个时期主流建筑形式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建筑作为视觉媒介的角色转换。当代建筑师应对这种思潮,在设计实践中尝试着新的设计方法,这也成为建筑师争议的焦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本的市民农园
收藏 引用
《小城镇建设》2018年 第4期36卷 58-61页
作者:东正则 李京生日本工学院大学工学部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本文是为了探讨在中国建设市民农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作。文章解析了日本为什么要在快速城市化的城市中保留农地的理由,进而探讨市民农园建设的必要性。希望能为中国的市民农园建设提供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专业基础课与数字时代的对接--针对高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
收藏 引用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9年 第5期 70-72页
作者:袁萍 樊辉 张冠增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文章以数字时代为背景,即慕课、VR技术不断成熟,对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后续课程的相互渗透衔接、理论联实际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授课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低碳绿色的城市更新模式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23年 第11期47卷 32-39页
作者:陈天 耿慧志 陆化普 王世福 沈国强 冷红 赵炜 吕慧芬 李海涛 李芬 靳小龙 王学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研究所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系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规划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 
低碳绿色城市更新的八大路径。当谈及中国城镇化进程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进程已进入下半场并正处于重大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话题涉及到国家民族以及每个人的绿色福祉,因此非常值得进行深入的研讨。我身为此次讨论的引导者,希望为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幼儿园建筑设计的空间视角
收藏 引用
《山西建筑2009年 第32期35卷 4-6页
作者:林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 
分析了幼儿园建筑空间的行为心理层次,提出了幼儿园建筑空间的设计原则,探讨了幼儿园建筑空间的美学范畴,指出一个好的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应该是真、善、美高度统一的空间综合体的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造技艺与书画意境的融合及演绎——范曾艺术馆的设计与建造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15年 第3期21卷 42-53页
作者:章明 张姿 李雪峰 孙嘉龙 张之光 苏婷 姚力 苏圣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创作中心三室 
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如何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建筑师们一直在探索的核心问题。基于此,本专题希望通过一些优秀项目的案例分析,生动而直观地展现当今建筑设计领域通过建筑技术的运用与创新所塑造的建筑艺术之美,由此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形态的栅格分析
收藏 引用
《国外城市规划2006年 第6期21卷 32-38页
作者:Carlo Ratti Paul Richens 毛媛媛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剑桥大学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本文提出一种新范式来研究城市肌理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栅格模型和软件算法,作者开发了测量几何参数和预测辐射交换的有效模型,探索了合成城市肌理和整合细胞自动控制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基于栅格的城市模型可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街区的生态位保护——以徐州市户部山传统街区为例
收藏 引用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 第6期35卷 288-291页
作者:孙良 夏海山 孙统义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系江苏徐州221116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北京100044 徐州正源古建园林研究所江苏徐州221000 
以生态位的视角分析传统街区,可以发现,传统街区是在生态位适宜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也将在生态位不适宜的条件下走向衰落。保护传统街区,除了改善街区自身的条件,关键在于城市为其提供适宜的生态位环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气调节综合体:亚洲环境调控技术杂合化的历史与未来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23年 第6期 46-54页
作者:陈科豪(译) 张天(校)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文章回顾了空调工业起源于北美并成为20世纪建筑学变革力量的历程,同时也批评了该产业简化了热舒适性的通用标准。为了构建全球化语境下空调和空气调节综合体的历史,文章选取新加坡和卡塔尔多哈为例,展示了20世纪70—80年代空调综合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