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11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环境应变的绿色住区设计路径解析
收藏 引用
《住宅科技》2011年 第7期31卷 11-14页
作者:李麟学 季天裔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于微环境模拟,梳理出绿色住区设计路径的主要技术环节,构建基于环境应变的被动式设计理论体,主要包括风、热、光等环境要素对绿色住区的影响,以及在群体布局、空间形态与界面构造等方面的应变机理等具有典型性的被动式设计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漫步——从空间运动的角度解读柯布西耶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2年 第12期 110-111页
作者:许赟 阳旭 杨涛 李露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夏威夷大学建筑系 上海浦聿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本文通过对萨伏依别墅的空间运动分析,剖析柯布西耶对于"建筑漫步"的现代主义构想,对统中最为重要的坡道元素进行深入探讨,从空间运动的角度解读柯布西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储运型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设计探究——以南京佳宁沥青储运厂整体改造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住宅科技》2021年 第3期41卷 71-75页
作者:庄召建 梅青南京门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文章基于南京佳宁沥青储运厂整体改造设计,对沥青储运型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探究。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案例,在充分进行实地勘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沥青储运厂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去粗取精、权衡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范曾艺术馆,南通,江苏,中国
收藏 引用
《世界建筑2016年 第5期 108-109页
作者:章明 张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范曾艺术馆以传统的空间的"院"为切入,将院落从物化关中脱离,继而呈现游目与观想合一,以期达到"得古意而写今心"的意境。"关的院",首先表现在同时呈现的三种不同的院落形式:建筑底层的"井院"、建筑二层南北穿通的"水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健康视角下绿色开放空间设计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研究
收藏 引用
《风景园林》2018年 第4期25卷 92-97页
作者:马明 蔡镇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上海200092 华盛顿大学建成环境学院西雅图98105 
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一列公共健康问题,体力活动为建立绿色开放空间与健康之间的联提供了一条研究路径。在公共卫生、医学等学科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绿色开放空间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进行了统鉴别和梳理,旨在为绿色开放空间的健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改变即日常——阿科米星的实践综述
收藏 引用
建筑师》2014年 第2期 131-137页
作者:庄慎 华霞虹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实践的中国建筑师是否可能从纷繁复杂的日常城市建筑中发现建筑学的新经验?这正是阿科米星最近相关实践和研究的动力。本文指出工作室对日常的关注同—贯的工作立场、出发点、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有关,是一个逐步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住宅适老化改造的目标与内容——国际经验与上海实践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17年 第14期14卷 9-13页
作者:姚栋 徐蜀辰 李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系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未来城市实验室 
住宅适老化改造是由居家—社区—机构共同组成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已围绕通用设计与避免意外事故形成了设计理论框架,但改造目标与内容在我国仍待研究推动。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住宅适老化改造工作为我们提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实践建筑师参与设计教学的若干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国建筑教育》2017年 第3期 118-123页
作者:章明 孙嘉龙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学学科的实践性属性,总结了实践建筑师参与设计课教学所带来的'设计的边界''教室的边界''师生的边界'的拓展;并对当前的高校教师录用机制,以及实践建筑师参与设计教学的必要性和可持续性展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形重生与对象终结 上海杨浦滨江的空间艺术及其基础设施向度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20年 第1期63卷 76-79页
作者:谭峥 吴静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当代公共艺术从20世纪后期紧密地参与到后工业化城市的复兴计划中,这一趋势近年蔓延到中国的城市更新计划中。随着公共艺术的体型日趋膨胀、媒介日趋多样、场地日趋复杂,以往"公共艺术"的定义已难以包容如此多样的构筑物类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设计:从西特、塞特到中国
收藏 引用
城市设计》2018年 第4期 30-33页
作者:蔡永洁 李思予(翻译) 张艺萌(记录整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京和雅文(北京)翻译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1城市设计的困境我的确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困惑。别人也许会说我是从事城市设计的,我还真不敢说。刚回中国的时候踌躇满志,想做点城市设计实践,经过几次不成功的尝试之后就打退堂鼓了。当今天城市设计成为热点话题时,才又重新焕发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