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202 条 记 录,以下是161-17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两岸·追问·回溯 崔愷/王维仁对谈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2年 第4期55卷 50-55页
作者:崔愷 王维仁 邓小骅中国工程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王维仁建筑研究室 香港大学建筑系 <时代建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文章记录了分别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两位建筑师——崔愷与王维仁的对谈内容,对话反映出两岸在时代发展、建筑教育及建筑思想等方面的不同状况,并试图以此呈现两岸30年以来建筑发展的脉络以及对建筑师个体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共同体的空间营造”主题沙龙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14年 第7期11卷 6-13页
作者:王伯伟 李翔宁 卢志刚 章明 涂慧君 张斌 董屹 陆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米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致正建筑工作室 DC国际建筑事务所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一所 
当代的校园建筑正在经历从工具性到文化归属性的转变,满足功能性要求并非当代校园建筑空间营造的全部,建筑空间对于文化归属感的促成以及文化共同体的培养所起的作用成为时下关注的重点。同时,通讯技术的发达使得文化认同对于空间和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当代建筑新观察论坛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02年 第5期45卷 36-39页
作者:郑时龄 王明贤 李巨川 彭一刚 薛求理 王兴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系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 上海日兴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关于中国当代建筑的三点思考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建筑最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建设量之大,估计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拟的.近十年来,可以说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在如此短的时期内进行了如此众多的规划建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夏热冬冷地区开放街区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建筑节能》2019年 第6期47卷 102-105页
作者:郭思彤 杨峰(指导)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上海200092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同济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随着城市居住空间需求的急剧扩张,高层高密度小区逐渐发展为不可避免的城市居住模式。由于传统封闭住宅小区引发了一列社会经济问题,“开放街区”成为现今住宅小区的发展趋势。研究选取上海典型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街区类型设计和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路同行 不负年华——《建筑学报》读者/作者笔谈录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4年 第9期 312-331页
作者:马国馨 王建国 庄惟敏 李兴钢 何镜堂 张锦秋 郑时龄 孟建民 梅洪元 常青 程泰宁 王军 王骏阳 王逸凡 王辉 史永高 庄慎 江嘉玮 李振宇 杨涛 宋晔皓 张应鹏 周红玫 赵元超 赵辰 袁烽 顾大庆 柴培根 钱方 徐全胜 黄印武 黄星元 曹嘉明中国工程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法国建筑科学院 意大利罗马大学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常青专家工作室”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 筑境设计 故宫研究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 亚洲建筑档案中心 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享建筑工作室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系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学术委员会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SUP工作室 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和建筑设计处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 剑川县沙溪源乡村合作中心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学会 
青春长在七十年在《建筑学报》创刊70周年的时候,作为学报的忠实读者,以及曾经的学报工作人员,对学报表示最衰心的祝贺!《建筑学报》作为建筑学界历史最久、最具“综合性、学术性、权威性”的刊物,在建筑师群体中有着极高的威望,我从195...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材料的彰显与消隐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14年 第7期20卷 26-27页
作者:章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上海市规划委员会 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学术部 同济大学建筑学学科专业委员会 <城市环境设计> <建筑技艺> <建筑设计资料集>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学术部主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空间热景观营造与节能设计
收藏 引用
建筑节能(中英文)》2022年 第5期50卷 77-83页
作者:宋德萱 于卓玉 宋易凡 刘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建筑系新加坡 
建筑领域用于室内采暖制冷的能耗与碳排放量越来越高。同时,长期依靠设备调节的稳态热环境不但对使用者健康有害,而且还会降低能源利用率。为此,提出了空间热景观营造理念,基于体温调节机制、动态热环境、热联觉、个人舒适统等理论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改建手法提高工人住宅质量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年 第3期23卷 75-77,84页
作者:李丽 杨灏 费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广州市思贝城市环境艺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405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广东广州510641 
目前,欧洲部分传统工业城市城市化已经达到顶峰,并开始衰落.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关注城市健康发展的历程,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针对东西德合并之后,大量德国东部工业旧城目前面临的“城市萎缩”现象,对“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下一个! 通向未来的上海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0年 第4期53卷 58-59页
作者:马场璋造 郭屹民 王飞不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 
文章希望在包容历史与未来这一方面,上海能成为建立起建筑新秩序的都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韩国的小城镇政策、规划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收藏 引用
《小城镇建设》2020年 第12期38卷 59-66页
作者:白郁欣 畅晗 张立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分院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 
韩国长期重视小城镇的建设培育,并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文章回顾了韩国20世纪70年代起的邑面培育事业和近年来的中心地开发事业,并总结了各阶段培育事业的特点和成效。结合忠清北道堤川市白云面和京畿道光州市昆池岩邑两个案例,进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