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天空之下”——空间叙事模型表述空间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2年 第3期 84-88页
作者:胡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天空之下"教案以"天空"为设计的出发点,以空间叙事和模型作为推进设计手段为教学主要特色,强调教案设计是个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研究成果的体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市更新 内向的前线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5年 第6期58卷 60-65页
作者: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文章详细介绍了2015年上海市空间艺术季主展览的各个板块,该展览以主题演绎为核心,通过"回溯/前瞻"、"映射/互动"两条轴线展开,呈现了一幅当代世界市更新的观念演变、话语和实践经验的全面图景。作者认为,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人文视角下的公共空间与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市更新 2015上海市空间艺术季策展感言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5年 第6期58卷 56-59页
作者:伍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者以策展人的视角对2015年上海市空间艺术季展览的背景、主题和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和反思。作者指出,此次上海空间艺术季包括系列展览、论坛和讲座,分布在上海多处不同的市空间中,成为一场市范围的公共艺术活动。在当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念空间:消失与再现、纪念与记忆
收藏 引用
建筑师》2013年 第5期 14-19页
作者:胡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以再现替代消失一直是纪念死亡的主要方式。而随着20世纪以来战争和灾难的频发,纪念空间大量出现,它常以"框架"式的纪念去激发记忆和情感。而华盛顿越战纪念碑设计方案和哈勃格纪念柱把纪念场景融入日常生活中,将参与者的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形的意义
收藏 引用
建筑师》2011年 第5期 23-26页
作者:胡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本文试图从词源出发,探讨地形所包含的场所和栖居的含义,阐述地形作为三维结构同时蕴涵着三维的社会和文化的意义,其目的在于揭示地形在建筑设计中,尤其是考量地域性时,它具有提供重要线索的潜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式的追问 关于无锡阖闾遗址博物馆的对话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4年 第6期57卷 78-87页
作者:史永高 李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文章记述了史永高和李立关于无锡阖闾遗址博物馆的对话。对话由场地出发,深入形式、空间与材料,内容涉及历史、建构等主题。对话挖掘并澄清了项目背后的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实,同时还探讨了项目的主要设计策略和对场地、历史的回应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岭南居住建筑中的生态美与人性美——广州园林与骑楼的实证研究
收藏 引用
《住宅科技》2014年 第11期34卷 14-17页
作者:梅青 郑紫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园林与骑楼是岭南居住建筑中两种独特的类型。两者看似差别迥异,却都包含了基于岭南独特地理背景下的生态美与人性美。以广州园林和骑楼为代表,阐释和分析在岭南居住建筑生态美与人性美的表现方式,探讨环境、人与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划设计的海外发展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0年 第1期53卷 36-37页
作者:苏运升 任琛琛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文章作者通过回溯分析中国划设计的海外历程,试图分析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操作模式;并结合自身实践探讨中国式划如何从自身的体制和文化环境中剥离出来,适应海外环境,与当地观念、体制和文化的相互沟通,并作为一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