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同济大学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研究四问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 第1期 132-135页
作者:万书元同济大学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上海200092 
文章围绕艺术的终结何以成为一个问题,艺术如何定义,如何评估当代艺术,如何研究艺术形态提出四问,并且针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在作出解答的同时,对当代艺术研究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作出清理和解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媒体艺术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9年 第1期25卷 148-153页
作者:万书元同济大学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上海200092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以题材的日常化,制作的技术化,影像的虚拟化,思想的哲理性,技巧的多元化为特征,对当代西方艺术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审美形态的隐喻与象征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8年 第1期24卷 34-40页
作者:万书元同济大学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上海200092 
隐喻与象征是一组联系非常紧密的概念,甚至有的语言学家、修辞理论家和哲学家认为,两者没有什么区别。本文重点从审美的角度,对这两个审美类型的联系与区别作了论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收藏 引用
《艺苑》2010年 第1期 6-13页
作者:万书元同济大学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 
建筑,从终极本质来说,是一种协调了实用目的和审美目的的人造空间;是一种活的、富有生机的意义空间。作为一门以建构空间为终极目标的艺术,建筑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象征性、体验性、折衷性、技术性等四个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漫评
收藏 引用
《艺苑》2008年 第9期 12-14页
作者:万书元同济大学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 
大约两年前,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刚刚开馆,我就乘参加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答辩之便,参观了这个备受国人关注的博物馆。老实说,这个建筑给我的第一感觉,并不特别好。也许是媒体宣传过度了,使我对它产生了过高的期望。总之,现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艺术
收藏 引用
《艺苑》2007年 第11期 4-11页
作者:戴博拉.霍华德 万书元 赵莉 赵岩同济大学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 东南大学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 
本文根据著名艺术史家、建筑理论家霍华德教授在东南大学的一篇讲稿编译。作者为了演讲的需要,没有涉及过于深刻的理论,虽然如此,仍然给我们诸多启迪。它启示我们,如何用历史的同一感研究过去的文化、过去的艺术艺术家,如何看待人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