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数字科技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3期22卷 75-81页
作者:陈健 张雪青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文章通过数字科技在环境设计领域的种种表现,阐述了科技的发展改变着环境设计观念和手段,特别是智能化的设计手段和表达手段,已渗入到环境设计系统内的传达和环境设计外在的传达方式中。同时针对滥用数字技术的现状,提出高科技视觉技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运动、媒介、传达语境下的动态媒体设计教学探究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 第5期 177-182页
作者:吴洁 张屹南 邰易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对动态媒体设计发展至今的教学思想、理论研究、实验方法等基础资料进行了系统回顾,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总结了动态媒体设计的基本语言与教学路径。通过重新审视该领域的创作规律与发展态势,本文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旨在回应以“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设计赋能:语境与框架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年 第1期 174-179页
作者:董玉妹 董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设计赋能(Design Empowerment)在设计业界的热议体现了设计行业对设计能力需求的转变,这也促使学界重新审视设计的角色和使命,然而赋能这一理念在设计领域的理论发展尚处于早期,不同学者和设计从业者对设计赋能的理解尚未达成共识。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混沌与重构:“形式语言”在设计语境中的认知变迁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年 第4期 72-78页
作者:王艳 任丽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本文从“形式”在设计话语场景中的理解与运用入手,比较其多重含义与外延,指出抽象-具象视角的灵活切换与指代范围的宽窄多变造成了“形式”概念的模糊与争议。梳理比较“形式”在设计领域中不同分支、不同时期的理解差异,重构“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球知识网络时代的新环境设计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 第1期 3-9页
作者:娄永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本文从环境设计的困惑与机遇,提出环境设计的新定义以及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指出环境设计学科发展应该顺应技术、社会和经济的变化,主动调整设计的使命、角色和方法,把关注的重点从物质空间拓展到可持续"生活-空间生态系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赏析和启示
收藏 引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6期20卷 69-76页
作者:吴国欣 钱越夫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目前,一些艺术形态面临着衰退,因此,艺术前途问题颇为困扰;一些当代艺术在与技术的结合中作了有益的探索,为艺术发展开辟了新的疆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证明,艺术与技术是能完美融合的。本文主要以此为例并从独特的体验视角阐述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设计概念”对我们隐瞒了什么?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年 第2期 107-111页
作者:马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本文从"设计概念"一词的模糊与宽泛入手,通过研究设计师的理解、实践描述和研究文献,指出主流的描述普遍采用与设计者体验无关的"外部立场",并讨论了这一立场导致的"概念设计"的矛盾性。随后借助现象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设计科学知识图谱研究——基于国家自科基金视角
收藏 引用
《科研管理》2021年 第12期42卷 65-71页
作者:徐江 欧细凡 孙刚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以1997—2017年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的设计科学中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并结合VOSviewer和CiteSpace V等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设计科学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挖掘,进而探测了设计科学领域的知识分布、研究热点和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设计学交叉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年 第2期 91-98页
作者:徐江 孙刚 欧细凡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多学科交叉是设计研究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动力,学科交叉研究逐渐成为知识网络时代设计研究的新范式。着力于理清设计多学科交叉的基本态势,研究借鉴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理论,基于设计研究国际期刊数据,实现了设计领域文献和关键词维度的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声音诊断”到“声音体验”:汽车声音的百年源流及涉众行动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年 第2期 69-75,I0003页
作者:赵阳 董华 刘胧(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拉夫堡大学设计与创意艺术学院英国LE113TU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在过去百余年中,汽车声音的角色和作用经历了错综复杂的演变,其中的思维和脉络将对认识现代汽车声音及其设计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汽车声音的角色作用、发展历史和涉众行动的梳理与分析,总结汽车声音演变的线索和逻辑,希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