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研究正常青年前、后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哈尔滨地区110例正常恒牙样本,男女各55名,拍摄头X线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上颌平面角、下颌平面角、上下颌平面角、前面高、前上面高、前下面高后面高、后下面高、升支高度、ODI、ANB角、APDI、上下颌前后牙牙槽高度等17项指标,并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上下后牙牙槽高度与TAFH、LPFH、TPFH、UAFH、RH、R成正相关,下后牙牙槽高度与PP-MP成负相关;前部牙槽高度与TAFH、LAFH等高度正相关。结论:前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为正畸医生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依据。
摘要:背景:课题设计研发的颊侧多曲簧矫治器是一种新型的可全天戴用的矫治器,主要用于乳、替牙期AngMII类错[牙合]畸形,具有多曲簧柔和的弹力效应,在推上颌骨向前促进其发育的同时,可抑制下颌的过度向前发育。目的:应用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柔和的生物力学特点,治疗早期Angle Ⅲ类错[牙合]的病例,分析部分硬组织测量值的前后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前后对比观察,于2006-01/2008—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完成。对象:选择功能性或骨性下颌前突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1例:女15例,男16例;年龄5~13岁。矫治器:自行研发的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方法:对31例早期Angle 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进行颌间交互支抗固位。矫治前后拍摄X射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主要观察指标:患者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反映部分硬组织之间关系的角变化。结果:矫治前后头影硬组织间关系的测量表明:上颌位置前移,上颌长度增加。下颌位置向下后方向生长。上下颌骨侧面突度趋于正常,骨性Ⅲ类面型得到改善。上前牙前移,下切牙长轴舌向倾斜。结论: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柔和的弹力作用,在促进上颌向前生长发育的同时,又抑制了下颌的过度生长发育,并使下颁功能性的后退,从而解除反牙台。
摘要:背景:当机械牵张力作用到细胞上,通过激活钙离子通道以改变胞内Ca2+浓度,引发细胞功能的相应改变。目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对机械牵张力下,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观察实验,于2007-03/2008-08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院完成。材料:硝苯地平、氯化镉购自美国SIGMA公司。12~16岁青少年因正畸目的拔除的双尖牙。方法:以酶消化组织快法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采用体外细胞加力装置给细胞加力,按弹力形变8%、12%加力2,4h后,分别加入10,20μmol硝苯地平及10μmol氯化镉,同时设单纯加力和正常对照组,共17组。经Fluo-3/AM负载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人牙膜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加力时间以及弹性形变的荧光强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荧光强度变化及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单纯加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升高明显,细胞亮度明显增强,加入硝苯地平10,20μmol后,随着药物浓度增高,细胞亮度逐渐减弱,加入氯化镉后,细胞亮度减弱更加明显。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弹力形变8%,细胞加力2h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P<0.01),加入10,20μmol硝苯地平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内钙浓度逐渐降低(P<0.01),但高于正常对照组,加入氯化镉后,细胞内钙浓度下降比硝苯地平组更加明显(P<0.01),但高于正常组。弹力形变8%+细胞加力4h组、弹力形变12%+细胞加力2h组、弹力形变12%+细胞加力4h后与弹力形变8%,细胞加力2h组结果一致。结论:单纯加力可以提高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钙离子浓度,与弹性形变、加力时间无关。硝苯地平和氯化镉可以降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氯化镉作用更强。
摘要:目的测量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对牙列各区段牙齿的作用力,探讨施加在牙齿上的矫治力大小,进而讨论矫治器的安全性。方法实验室体外模拟颊侧多曲簧矫治器佩戴情境,设计颊侧多曲簧矢状向打开2、4、6、8、10mm,利用薄膜压力传感器测试系统,分别测量中切牙、尖牙、磨牙区段牙齿在矫治器不同加力状态下的受力情况。结果当颊侧多曲簧拉长2mm时,左上磨牙受力最小为1.60±1.00g,右上中切牙受力最大为4.44±2.72g;当颊侧多曲簧打开10mm时,左下尖牙受力最小为4.66±1.33g,右上中切牙受力最大为22.12±6.21g。当多曲簧打开相同长度时,中切牙区段牙齿受力最大。当颊侧多曲簧分别打开2、4、6、8、10mm时,各区段牙齿受力均增加。结论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对牙齿的作用力较小;随着颊侧多曲簧矢状向打开长度增加,矫治器对牙齿作用力增大;为减少矫治器的牙性效应,颊侧多曲簧矢状向单次打开长度应小于6mm。
摘要:在正畸矫治牙列拥挤的过程,为获得间隙常需要拔牙矫治,同时为了保持牙弓中线与面部中线协调一致、牙弓左右对称以及上下颌匹配多采用对称性拔牙。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拥挤集中于牙弓一侧;下颌切牙先天缺失;前牙区Bolton指数不调;患者要求少拔牙、缩短治疗时间时,可以尝试采用不对称拔牙进行矫治。不对称拔牙的矫治设计多种多样,本文将对拔除上颌单侧双尖牙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一段]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