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78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超声波对泡沫镍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材料科学与工艺》2002年 第4期10卷 399-403页
作者:戴长松 王殿龙 胡信国 姜兆华 吴宁 丁飞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针对导电胶法制造泡沫镍存在的抗拉强度、延伸率低,结构不均匀等问题,在制造泡沫镍的浸涂石墨导电胶和电沉积镍的过程中,首次采用超声波发生装置,对比研究了有无超声波的4种情况下制得泡沫镍的抗拉强度、延伸率及三维网络结构.结果表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正交设计统计模拟分光光度法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 第4期30卷 94-96,101页
作者:陈振宁 周定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将正交设计用于统计模拟方法,可以减小实验工作量。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吸光度与组分含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用复相关系数考察数学模型的线性相关程度。用所建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模拟出各组分不同含量组合时的吸光度;并与未知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橡胶疲劳性能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合成橡胶工业2000年 第2期23卷 128-131页
作者:刘宇艳 万志敏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150001 
综述了动态载荷下疲劳对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影响橡胶疲劳的因素、橡胶疲劳性能的研究方法及橡胶疲劳的机理。指出橡胶制品的疲劳寿命取决于橡胶的抗疲劳断裂性能 ,研究橡胶的疲劳特性对于结构抗疲劳设计和疲劳寿命预报模型的建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发展状况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 第2期30卷 21-25页
作者:田禹 曾祥荣 周定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通过研究具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该项技术在应用中体现的优越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研究表明在水污染净化方面,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最受重视并*获得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加强系统设计和运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内外可充碱锰电池研究与应用现状
收藏 引用
《电源技术》1998年 第6期22卷 261-264页
作者:张翠芬 贾铮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回顾了可充碱锰电池研究、应用的发展过程,讨论了各国研究人员为改善电池性能而采取的不同设计思想和解决方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可充碱锰电池的生产、使用现状,以及其迅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同时简述了其独具特色的优势。通过介绍可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细编穿刺C/C复合材料不同层次界面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复合材料学报》2000年 第1期17卷 56-59页
作者:黄玉东 朱惠光 孙文训 张志谦 王俊山 许正辉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哈尔滨150001 北京材料工艺研究所北京100076 
针对细编穿刺 C/ C复合材料中单丝 /碳基体和纤维束 /碳基体不同层次界面结构特性 ,分别设计、建立了表征这两个层次界面结合性能的原位顶出仪 ,并将界面结合性能与 C/ C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测试进行了比较。利用该原位技术 ,研究了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BP及RBF人工神经元网络对臭氧生物活性炭水处理系统建模的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1998年 第5期18卷 394-397页
作者:田禹 王宝贞 周定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哈尔滨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运用BP和RBF人工神经元网络建立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模型,考察了两个网络对水处理系统建模的适应性。研究表明,BP和RBF人工神经元网络的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模型准确地描述了系统影响因素的关系,可以求出系统中臭氧的经济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含有p-n单元的苝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其敏化光电池的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化学学报》2005年 第15期63卷 1391-1396页
作者:牛海军 白续铎 黄玉东 汪成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哈尔滨150080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哈尔滨150001 
设计、合成并表征了含有p-n(供电子-吸电子)单元的苝聚酰亚胺PPI,并研究了其作为敏化电极材料的光电池的性能.产物为非晶态.从电子谱中计算出其能带带宽为2.16 eV,用电化学循安伏安法计算得到其电子亲和势(Ea,最低空轨道能级)为-3.97 eV...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年 第5期13卷 509-512页
作者:吴晓宏 秦伟 李晓丹 姜兆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制备的研究状况,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二氧化钛薄膜、反电极、染料和电解质的设计思路及制备情况,并讨论了制备方法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相流化床催化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 第5期23卷 83-90,77页
作者:孙寿家 余健 韦朝海 王军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化教研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本文在初报的基础上改进了三相流化床(GLSFB)的结构,深入研究其操作特性,确立了工作条件。GLSFB处理含氰废水吸附和催化氧化速度加快,处理效率显著提高。与固定床、膨胀床相比较,处理容量分别增大31.6%、7%。分布板的合理设计提高了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