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探讨地市级综合医院科研护士岗位设置和实施效果,为相关医院科研护士的科研能力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2016年3月起至2021年12月底,嘉兴大学(时为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即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通过制定明确的准入选拔标准、岗位职责、培养和工作实施方案以及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探索科研护士岗位设置,比较岗位设置前后全院护理科研产出、护理人员学历层次变化。结果科研护士岗位设置后,全院护理人员科研立项和专利授权数量均高于设置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8、84.098,均P<0.05),全院护理人员学历层次比设置前有所提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757,P<0.05),且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由原来的0.12%提高至1.1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04,P<0.05)。结论通过制定明确的准入选拔标准、岗位职责、培养和工作实施方案以及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措施设置科研护士岗位,可以充分发挥科研护士的优势,有助于促进医院护理科研立项和专利授权产出,提升医院护理人员学历层次。
摘要:目的评估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伴轻中度散光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眼科经扩瞳电脑验光证实为伴轻中度散光的青少年近视且进行角膜塑形镜矫正者80例160眼,根据角膜塑形镜设计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球面角膜塑形镜组和Toric角膜塑形镜组,每组40例80眼。2个组患者每晚配戴角膜塑形镜8~10 h,配戴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复诊,观察并比较2个组患者配戴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配戴后12个月,测量并比较2个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和角膜地形图中塑形矫治区偏心值;配戴18个月后2个组患者均停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再扩瞳验光行屈光状态、IOLMaster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测量并比较2个组治疗后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和散光度数差异。结果2个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2个月,Toric角膜塑形镜组塑形矫治区偏心量为(0.86±0.23)mm,明显小于球面角膜塑形镜组的(1.16±0.4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4,P<0.001);Toric角膜塑形镜组裸眼视力为(0.03±0.08)LogMAR,明显好于球面角膜塑形镜组的(0.09±0.10)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3,P=0.004)。配戴后18个月,Toric角膜塑形镜组等效球镜度数和眼轴长度均小于球面角膜塑形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2、2.107,均P<0.05),2个组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1,P=0.413)。随访18个月,发生不良反应者共18眼,均为角膜上皮点状混浊,Toric角膜塑形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6%(5/80),明显低于球面角膜塑形镜组的16.25%(1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7,P=0.048)。结论配戴Toric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对伴轻中度散光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较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能更好地解决常规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塑形偏位的情况。
摘要:目的研究构建大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的方法。方法根据大鼠SOCS3基因(NM053565),用Ambion在线软件选择3个靶序列,设计并合成包含各正反义靶序列的互补单链寡核苷酸,与经BamHⅠ和XhoⅠ酶切后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RNA-Lenti-绿色荧光蛋白(GFP)(含U6启动子和GFP)连接产生pRNA-Lenti-SOCS3-GFP慢病毒重组质粒,然后分别转染C6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情况,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RNAi组(siRNA1、siRNA2、siRNA3),空白细胞组和阴性序列组(siRNA-Negative)SOCS3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干扰效果最佳的重组质粒。此慢病毒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混合物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收集病毒上清,采取系列稀释法测定慢病毒滴度。结果将目的序列成功连接到载体上,并经测序分析证实载体构建成功。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慢病毒重组质粒感染C6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后,与空白细胞组比较,3个RNAi组均不同程度地抑制SOCS3表达,其中siRNA1组抑制效果最佳,可使SOCS3 mRNA表达量下调达80%。系列稀释法检测慢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0×1010TU.L-1。结论运用pRNA-Lenti-GFP载体构建的pRNA-Lenti-SOCS3-GFP慢病毒载体可有效地抑制大鼠SOCS3的表达。大鼠SOCS3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成功,为SOCS3相关疾病的深入研究和治疗奠定基础。
摘要:目的通过滴定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制定个体化通气策略,观察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择期髋关节置换患者4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并在术中全肺复张(RMs)后分别实施两种不同的通气策略,策略A:小潮气量(VT)8 ml/kg[理想体重(IBW)]±RMs±最佳PEEP,策略B:小VT 8 ml/kg(IBW)± RMs.并在第二次RAMs结束后交换通气策略,采用前瞻性交叉设计研究观察通气效果.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交叉表计量资料多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两种通气策略A与B比较:氧合指数(499.40±85.08比437.20±68.86)、气道压[20(18 ~22) cmH2O(1 cmH2O=0.098 kPa)比17(15 ~ 18) cmH2O]、呼吸末正压[8 (6 ~ 10) cmH2O比3(1 ·4) cmH2O]、肺顺应性[(38.520±4.779) ml/cmH2O比(31.640 ±4.632) ml/cmH2O]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无效腔气量[(87.36±21.43) ml比(110.60±23.87) ml]、气体驱动压[12(11 ~ 14) cmH2O比14(13 ~ 16) cmH2O]、气道阻力[(11.520±2.167 Hp比(13.230±2.261) Hp]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氧合指数与肺顺应性呈正相关(R =0.529,P<0.01);与气道阻力呈负相关(R=-0.514,P<0.01);与最佳PEEP、气道压、无效腔气量、气体驱动压呈负相关(R=-0.127、-0.086、-0.215、-0.262).结论小VT、全肺复张后联合个体化最佳PEEP的策略可改善老年骨关节置换术全身麻醉患者的氧合指数,减少生理无效腔,增加术中肺通气顺应性、降低气体驱动压.
摘要: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附28例报告)彭淑牖吴育连彭承宏江献川牟一平王家骅蔡秀军李君达陆松春徐明坤胰肠吻合口漏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主要而严重的并发症。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简易、安全的吻合方式,称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996年1月以来连续应用28例,无1例...
摘要:目的探究微小RNA(miR)-1-3p靶向调控中心粒蛋白F(CENPF)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影响胃癌(GC)恶性发展的机制。方法选取嘉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0例经手术治疗、且留有手术样本的胃癌肿瘤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细胞中miR-1-3p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ENPF及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3p和CENPF的靶向关系。组织之间的比较行配对设计或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从TCGA获取正常组织和癌症组织的miRNA表达谱,结果发现,胃癌组织及细胞系中(MGC803、AGS、MKN45、BGC-823)的miR-1-3p表达水平底于邻近正常组织及正常人胃上皮细胞(5.16±1.59、0.45±0.07、0.39±0.08、0.57±0.10、0.55±0.10比3.25±0.42、1.00±0.11,t=20.251,P<0.05);miR-1-3p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MGC803和AGS细胞转染miR-1-3p mimic 72 h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mimic NC(0.49±0.10、0.51±0.06比0.86±0.10、0.85±0.11,t=19.205,P<0.05);MGC803及AGS细胞转染IN-miR-1-3p 72 h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IN-NC(1.06±0.09、1.15±0.11比0.83±0.10、0.85±0.11,t=23.151,P<0.05)。miR-1-3p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MGC803和AGS细胞转染miR-1-3p mimic的迁移细胞数及侵袭细胞数明显低于mimic NC(82.37±9.53、85.41±8.29、73.58±9.87、79.63±8.22比138.94±15.63、140.75±16.84、114.76±10.45、121.33±9.46,t=31.012,P<0.05);MGC803及AGS细胞转染IN-miR-1-3p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高于IN-NC(192.45±16.52、203.71±17.63、158.69±11.59、162.78±14.25比125.96±13.55、129.76±11.67、105.45±10.63、109.52±9.48,t=37.135,P<0.05)。CENP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邻近正常组织(2.36±0.39比0.98±0.10,t=28.035,P<0.05);CENPF在胃癌细胞系中(AGS和MGC803)的表达量高于GES-1细胞(3.82±0.15、3.16±0.13比0.99±0.08、0.70±0.05,t=17.503,P<0.05);MGC803及AGS细胞转染miR-1-3p mimic的CENPF水平明显低于mimic NC(0.38±0.05、0.41±0.07比1.04±0.08、1.02±0.09,t=26.611,P<0.05);MGC803及AGS细胞转染IN-miR-1-3p的CENPF水平明显高于IN-NC(1.95±0.11、2.06±0.13比1.03±0.07、1.00±0.08,t=28.402,P<0.05)。CENPF过表达逆转miR-1-3p mimic对CENPF的抑制作用,MGC803及AGS细胞转染72 h后,miR-1-3p mimic+oe-NC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mimic-NC+oe-NC(0.93±0.12、0.88±0.12比0.53±0.07、0.48±0.07,t=32.603,P<0.05);miR-1-3p mimic+oe-CENPF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miR-1-3p mimic+oe-NC(0.90±0.09、0.91±0.11比0.53±0.07、0.48±0.07,t=35.312,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GC803及AGS细胞转染miR-1-3p mimic+oe-NC的克隆细胞数量明显低于mimic-NC+oe-NC(48.25±9.71、53.24±7.35比103.26±12.52、116.39±14.58,t=17.157,P<0.05);转染miR-1-3p mimic+oe-CENPF后克隆细胞数量明显高于miR-1-3p mimic+oe-NC(96.82±11.94、102.68±11.28比
摘要:为了防止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作者设计了一种简易安全的吻合方式,称之为胰断端空肠浆肌鞘内套入吻合术。方法:先游离胰断端3cm;再将空肠端翻转3cm,用电灼或石碳酸破坏其粘膜。接着将两者靠拢,用丝线将胰端与肠粘膜作缝合,注意缝线勿穿透浆肌层,将已翻转且粘膜面已破坏的肠浆肌层翻回原状,使其覆盖胰断端3cm,并将肠断端与胰包膜缝合数针;最后在接近空肠断端两根动脉之间的系膜上穿一根丝线,用以环绕空肠壁结扎,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从而液体无法在两层面间流通。经过连续11例临床应用均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无腹腔感染,顺利恢复。本法操作简单,安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摘要: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对胸椎肋骨横突螺钉技术解剖学参数进行分析,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T1~10胸椎肋骨结合区的CT图像,应用PACS软件分别测量每个椎体相应横突模拟进钉点(A点和B点)在横断位上的肋骨横突长(CL)、肋骨横突宽(CW)以及最大内倾角(MIA)和极限外展角(UEA),其中A点为横突背侧肋骨横突关节表面,B点为横突背侧最内侧缘。结果A点CL最大值均位于T6节段,最小值位于T1节段,以T6节段为分界点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B点CL较为平稳。A、B点CW最大值均位于T1节段,最小值位于T6节段,以T6节段为分界点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A点MIA最大值位于T6节段,最小值位于T1节段,以T6节段为分界点基本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B点MIA较为平稳。A点UEA从T1节段到T10节段逐渐减小,B点UEA则从T1节段到T10节段逐渐增大。结论本研究设计的2个胸椎肋骨横突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参数有不同特点,可为胸椎肋骨横突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摘要:总结电子化疗泵安全核查表的设计与应用体会。根据文献及电子化疗泵产品说明书,分析多家医院电子化疗泵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关键环节,设计出电子化疗泵安全核查表的初稿,通过专家评定、预试验及访谈护士使用感受后,形成最终的核查表。电子化疗泵安全核查表使用前对护士进行培训,将电子化疗泵安全核查表应用于2家医院155例使用电子化疗泵的患者。使用后,电子化疗泵速度准确率、PICC固定标准率及患者的依从性均有改善,与使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对电子化疗泵安全核查表的使用满意度94.1%。
摘要:评价CT定位穿刺引导器临床应用的效果。拟在CT引导下行双侧胸交感神经阻滞术或腰交感神经阻滞术的患者33例,性别不限,年龄16~76岁,体重46—80k。采用抛硬币法,随机选取其一侧采用CT定位穿刺引导器引导穿刺(引导法),另一侧采用CT引导常规穿刺(常规法)。记录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针干与设定穿刺角度的偏差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常规法比较,引导法穿刺时间缩短,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针干与设定穿刺角度的偏差降低(P〈0.01)。所有患者成功完成穿刺,无血胸和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