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田间配置对间作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华北农学报》2020年 第2期35卷 107-116页
作者:王甜 庞婷 杜青 陈平 张晓娜 周颖 汪锦 杨文钰 雍太文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130 
为了探究带宽和大豆密度配置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3个带宽水平(BW1:2.0 m、BW2:2.2 m、BW3:2.4 m),副因素为4个大豆种植密度(D1:52 500株/hm2、D2:67 500株/hm2、D3:82 500株/hm...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套作大豆氮素积累、分配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华北农学报》2020年 第4期35卷 137-144页
作者:罗凯 杜青 陈平 谢琛 汪锦 王甜 张晓娜 杨文钰 吴永成 雍太文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130 
为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套作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以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3种大豆品种:贡秋8号、南豆25、桂夏3号;副因素为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基腺嘌呤(6-BA)、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玉米大豆播期衔接对间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华北农学报》2017年 第3期32卷 96-102页
作者:杨燕竹 杜青 陈平 杨文钰 雍太文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130 
为完善玉米/大豆间作的播期衔接技术,在西南地区寻求合适的玉米、大豆播期。试验在田间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3个玉米播期:早播(A1:5月15日)、中播(A2:5月30日)、晚播(A3:6月14日)与3个大豆播期:早播(B1:5月30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期定位施氮对套作大豆温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 第4期35卷 491-498页
作者:付智丹 杜青 陈平 庞婷 叶晓翠 杨文钰 雍太文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成都611130 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 
【目的】通过长期定位施氮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套作大豆温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大豆单作(SS)和玉米/大豆套作(IMS);副因素为玉米、大豆施氮总量,设不施氮(NN:0)、减量施氮(RN:180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结瘤品种和行间距对套作大豆根瘤生长及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7年 第4期43卷 451-461页
作者:庞婷 帅鹏 陈平 杜青 付智丹 杨文钰 雍太文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 
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玉米/大豆间距(45、60、75 cm,依次记为IS45、IS60、IS75)和不同结瘤特性的大豆品种(弱结瘤:贡选1号;强结瘤:南豆25号)对大豆根瘤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三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