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淹没丁坝平面二维水流数值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年 第1期37卷 19-23页
作者:黄文典 李嘉 李志勤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从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方程组出发,根据有限元Galerkin加权余量法离散模型方程组,并利用Newton Raphson迭代法求解,研究了淹没丁坝的水深平均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设计了长18.0m,宽0.4m,高0.4m的实验水槽,利用水槽实验数据对水深平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深埋长引水隧洞对电站下游水温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水科学进展》2004年 第5期15卷 588-592页
作者:李然 李克锋 邓云 陈明千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引水式水电站深埋长引水隧洞对电站下游水温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下游水生物生境。采用k ε模型,结合能量传输方程建立了引水隧洞三维水温预测模型,并在利用原型观测资料验证模型的基础上,对拟建的锦屏二级引水隧洞的水温进行了预测。预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渠水流模型试验中糙率不相似问题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年 第4期35卷 25-28页
作者:郑小玉 杨永全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基于贵州省某水电站溢洪道的水工模型试验,提出了水工模型试验中溢洪道糙率修正的一种新观点。在模型试验中,由于不可避免地存在急流冲击波等因素对水面线不确定性的影响,使得这些影响远大于糙率不相似而引起的水面线变化。于是当原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拱坝表孔宽尾墩对泄洪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利学报》2003年 第11期34卷 43-47,53页
作者:李福田 刘沛清 许唯临 田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为了研究高拱坝采用堰顶宽尾墩收缩射流技术对过流能力的影响 ,本文在溪洛渡 1∶10 0的整体模型上对不同堰前水头和不同宽尾墩收缩比条件下的流态和泄流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堰前水头和不同宽尾墩收缩比的变化 ,闸中会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拱坝挑跌流泄洪消能水垫塘底板稳定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0年 第2期32卷 17-21页
作者:张建民 杨永全 戴光清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 
通过对水垫塘不计止水等作用的 2 0种组合工况的实验研究 ,定性地分析了不同地基条件、单宽流量和水垫深度对底板稳定的影响 ;并对水垫塘的优化设计和防止底板失稳破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均匀沙荫暴作用及起动流速
收藏 引用
《人民长江》2003年 第6期34卷 34-35,48页
作者:郭志学 方铎 朱殿芳 何文社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成都市政设计院四川成都610015 
引入表征床沙位置的泥沙切点公切线与水平面的交角为参数 ,依据泥沙起动研究床面表层泥沙由静止到运动的临界条件 ,确定了以公切角变化范围表征的泥沙起动的判别条件。建立了公切角与颗粒暴露度关系式 ,推导了在平均情况下 ,以平均粒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调控潮流的人工加糙体的阻力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0年 第3期15卷 305-313页
作者:李嘉 邓云 李克锋 赵文谦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向海湾内排污造成的污染物滞留、水质恶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在海底布置人工加糙体 ,改变海底的阻力特性 ,诱导产生潮汐剩余环流 ,促使污染水体向外海的迁移流动。本文设计了 2 4种形状的人工加糙体 ,对其在水体中的阻力特性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电站进水口水流流态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5年 第3期20卷 340-345页
作者:陈云良 伍超 叶茂 周勤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针对某水电站在前期研究中进水口出现间歇性吸气旋涡,本文对进水口修改后的水流流态进行了研究。计算采用κ-ε紊流模型模拟原型比尺的进水口流场,并与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的1:50的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改后进水口前缘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都江堰卵石河道变态模型模拟方法改进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 第11期34卷 103-105页
作者:李洪 赵文谦 曹叔尤 刘兴年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河工模型试验是解决水利水电建设中有关生产问题以及理论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科研途径,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水电建设的蓬勃发展,在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和试验技术等方面均有了新的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S”型溢洪道水流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力发电学报》2005年 第3期24卷 78-82页
作者:周勤 伍超 赵元弘 叶茂 胡耀华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成都610072 
对“S”型溢洪道进行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经试验优化后的斜槛布置改善了溢洪道水流流态,减小了横向超高。为进一步验证该溢洪道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采用k ε双方程紊流模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对试验成果和数值模拟成果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