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口头传统与文人创作——以楚辞的诗歌生成为中心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 第8期 159-183,208页
作者:熊良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成都610068 
"集体"创作的早期诗歌如何发展演变成文人的创作,楚辞的诗歌生成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楚辞重复的诗句占《楚辞章句》全书诗句总数的12%左右,这并非个别的修辞现象,而是诗歌的创作方式。楚辞"重著"的言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灾疫伦理学:当代应用伦理研究新领域
收藏 引用
《道德与文明》2010年 第2期 82-89页
作者:唐代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成都610066 
灾疫伦理学诞生并构成应用伦理新领域,既因为当代灾疫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因为灾害学、灾害伦理学、生态学、环境哲学、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公共卫生伦理学等新学科迅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学科背景和肥沃的学科土壤,还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傅干《注坡词》注释中的杜诗
收藏 引用
《杜甫研究学刊》2010年 第4期 42-47页
作者:赵晓兰 佟博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610068 
傅干《注坡词》是苏轼词的第一个注本,注文中援引杜诗颇多。苏轼尊崇李杜,非李杜并重,而是更推崇杜甫,追求创作新变。苏轼对杜甫的尊崇,对宋诗、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化用杜诗入词时,苏轼尊重词的艺术特征,重视词的音乐性和抒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品阅读:创作的本源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 第4期26卷 42-48页
作者:蒲友俊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四川成都610068 
文学发展的历史看 ,作品阅读是文学创作的本源。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是原始文学创作与阅读混沌不分的遗风。中国文学的早期创作自屈原后经历了大模仿潮流 ,才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形式模仿”是文学创作的根基 ,“作品阅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诗话中的杜诗材料统计与用字艺术论析
收藏 引用
《杜甫研究学刊》2014年 第3期 39-48页
作者:王红霞 李强中国国家图书馆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导师610068 
诗话滥觞于南朝,兴盛于宋代。以其短小精悍的体制或集录诗人轶闻趣事、或品评名家名篇佳句、或考证文字文句得失,成为了宋代诗歌评论的主要方式。其中关于杜甫其人、其诗的材料数量不为少。本文试图通过对宋诗话中的杜诗材料统计来把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杜诗的议论
收藏 引用
《杜甫研究学刊》2010年 第1期 1-7页
作者:吴明贤 彭燕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610068 四川大学古籍所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研究学刊>编辑610072 
以议论入诗,古已有之。然而把议论作为重要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却是滥觞于杜甫。杜诗的议论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首先表现出突出的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其次杜诗的议论与形象相结合,与叙事相结合,与抒情相结合,带有情韵;再次杜诗的议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