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在开发基于Internet的大型复杂软件系统时,应该在体系结构层次上考虑业务需求和安全需求,而安全需求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SRADL)是研究和应用安全需求体系结构的基础.传统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没有专门针对安全需求的构件、连接件和体系结构风格的描述,因此,在体系结构层次上描述安全需求还比较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安全需求体系结构描述语言——XSSRA/ADL,它引入了安全构件、半安全构件、安全连接件、半安全连接件等设计单元,不仅能够描述安全需求的体系结构,而且也较好地解决了软件系统中业务需求与安全需求在高层的交互和依赖关系.另外,XSSRA/ADL采用数据互操作标准XML作为元语言,这使得它具有与其他ADL的互操作性,并便于支持系统的精化和演化.
摘要:提出基于可信计算集团(TCG)可信平台模型TPM的可信认证网关系统(TAGS)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其原理和设计,并对TAGS的缺陷进行了分析。由于可信平台模型(TPM)中保存着与芯片所在平台相关的密钥和证书,验证者可以通过TAGS系统确定何时可以安全地向一个网络请求开放网络连接。
摘要:XML是一种专门为Internet所设计的标记语言,但是它已逐渐成为Internet上数据表示以及数据交换的标准,是一种发展势头良好的新兴数据管理手段。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是一种技术成熟、应用十分广泛的系统。在数据管理上, XML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各有优势和不足,XML和数据库结合技术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对XML和数据库结合技术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一个基于RDBMS的XML数据管理的实现框架(XRM)被提出,该框架依据不同的映射策略,解析Schema文件或DTD,生成对应的关系模式,利用RDBMS存储中间件,使用户能透明地通过RDBMS来管理XML数据。该框架充分考虑了结构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摘要:虚拟实验生成的数据是虚拟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基于3D和VIRTOOLS技术的虚拟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两种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一种是外部程序实验数据分析方法-VEDA,即使用JSP技术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结果以文本和图表形式返回给用户;另一种是内部程序实验数据分析方法,即直接采用VIRTOOLS的BBs编程来实现的实验数据分析。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表明方法VEDA具有易实现、灵活等特点。
摘要:现有的密文策略基于属性加密CP-ABE(ciphertext-policy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算法普遍在解密时存在计算量过大、计算时间过长的问题,该问题造成CP-ABE难以应用和实施.针对该问题,将计算外包引入到方案的设计之中,提出一种面向公有云的基于Spark大数据平台的CP-ABE快速解密方案.在该方案中,专门根据CP-ABE的解密特点设计了解密并行化算法;利用并行化算法,将计算量较大的叶子节点解密和根节点解密并行化;之后,将并行化任务交给Spark集群进行处理.计算外包使得绝大多数解密工作由云服务器完成,用户客户端只需进行一次指数运算;而并行化处理则提高了解密速度.安全性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在一般群模型和随机预言模型下能对抗选择明文攻击.
摘要:传统的实验教学由于经费、场地等因素的限制而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虚拟实验的提出为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对基于OpenGL的三维交互式虚拟化学实验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对实现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在VC++6.0环境下实现了一个中学化学虚拟实验系统——CVE。
摘要:在开发基于Internet的大型复杂软件系统时,应该在体系结构层次上考虑业务需求和安全需求,而传统的体系结构没有专门针对安全需求的构件、连接件和体系结构风格的描述,因此在体系结构层次上描述安全需求还比较困难。本文首先论述了在体系结构层次上描述安全需求的必要性。然后,在传统体系结构单元——部件/连接件的基础上,引入了安全构件、半安全构件、安全连接件、半安全连接件等新的设计单元,并给出了这些设计单元形式化的语义和约束以及图形模型,解决了软件系统安全需求的构件表示方式。最后,用一个实例展示了软件系统安全需求的体系结构模型。
摘要:自主访问控制(DAC)政策是基于客体—主体的所属关系的访问控制,主体可自主地决定其他的哪些主体可以以何种方式来访问他拥有的客体。将系统时间看成一个基本的安全要素,提出了带时间特性的自主访问控制政策DAC-T,并将之形式化。DAC-T解决了主体可自主地决定其他的哪些主体可以在何时访问他拥有的客体。最后,将DAC-T应用于Linux,得到了一个原型,实验证明,该原型可以实现主体对客体的时间约束。
摘要:用户登录身份认证是建立操作系统可信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系统采用口令、智能卡、USBKEY,甚至还采用了指纹、虹膜等认证方式来确认用户的身份,除了存在密码容易被遗忘、猜测、截获等一系列安全隐患外,还存在身份信息的存储安全和单向认证问题。基于可信计算联盟的规范,分析了操作系统用户登录传统认证方式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用户登录认证方式:基于可信平台模块(TPM)的用户登录可信认证。该认证方式是利用PC机USB接口外接TPM,将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关的密钥信息等存储在TPM中,并利用USBKEY技术、动态的口令技术来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可信。该认证方式克服了操作系统用户登录传统认证方式的缺陷,支持双向认证,为计算机获得更高的安全保障,进一步建立可信计算环境提供了基础。
摘要:在安全操作系统中,通常采用了多种访问控制模型来保证静态客体的内容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但是,传统的访问控制政策不能保证静态客体内容的真实性。因此,安全操作系统中的客体并不可信。本文首先分析了操作系统中客体的类型,总结了安全操作系统中对静态客体的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信静态客体的概念并分析其特点。为了保证可信静态客体内容的真实性,提出了基于TPM的静态客体可信验证系统。该系统将生成可信静态客体的映像文件,映像文件记录某可信静态客体的来源、各次处理行为和内容变化的签名并存于TPM中。最后对该可信验证系统进行了安全和性能分析。分析表明,该可信验证系统可以保证可信静态客体内容的真实性,为进一步建立可信计算环境提供了基础。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