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四川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
2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以口头传播为媒介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发展研究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 第2期37卷 112-115页
作者:邱广宏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四川绵阳621006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立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目录以来,少数民族以口头传播为媒介的民间文艺形式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包括口头演出、口头讲述与口头说唱在内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由于"口头性"特征的制约而难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也谈人物有声语言的角色形象塑造--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邓小平的有声语言角色创造分析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5年 第7期 81-87页
作者:罗文筠四川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 
影视人物形象塑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服装、化妆,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环境和人物性格特征都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对剧情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成功的艺术典型,都得益于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开掘。人物的内心状态、认知情感、思想意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错位的“二次售卖”——论1920年代上海早期电影期刊的经营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3年 第5期 95-98页
作者:沈艾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 
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电影的逐步发展,以及中国出版业的长久积淀,中国电影期刊应运而生,并成为中国早期电影领域衔接电影艺术、电影从业者及电影观众之间的关戾所在。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和文化中心,上海不仅拥有民国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蒙太奇手法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4期30卷 106-108页
作者:黄九清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它的运用大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我国唐代诗词,非常注重画面、声音的有机组合,与作为电影语言的蒙太奇非常相似,达到的艺术效果也极为类似。李白的许多诗歌中运用了蒙太奇手法,阅读李白的诗歌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互动而非对抗:李白文化与影视文化的互动研究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11年 第12期 166-167页
作者:邱广宏四川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621000 
文学与影视同属于文艺范畴。发现美、创造美与对美的享受是两类文学艺术共同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它们彼此相通的地方;然而在文学艺术这个大范畴之下,它们又分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各有其独有的审美特性。这些不同的审美特性,从根本上讲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中期台阁诗风向格调论转变中的李白审美接受——以李东阳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天中学刊》2016年 第2期31卷 90-93页
作者:苏焘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一派,重拾台阁诗论中的音声世教观点,强调对唐诗"正音"的传承路径。他们对李白诗歌艺术境界与具体音声体制的联系分析,拓展了审美评价的理论内涵。他们将与李白诗歌对话中的人生态度问题,逐渐转化为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大后方抗战电影的纪实美学特征
收藏 引用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 第2期24卷 103-104页
作者:冯清贵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抗日战争时期,以陪都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运动。在电影艺术界,电影工作者走出摄影棚,走到前线和民众中去,进行抗日新闻纪录片和故事片的拍摄。在战时体制下,大后方抗战电影呈现出鲜明的纪实美学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白离别诗意象刍议
收藏 引用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 第6期11卷 107-108页
作者:杨敦显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特征。李白离别诗的流传离不开其独特的意象塑造。李白离别诗的意象可分为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空间意象有单独的语词意象和意象组合等形式,时间意象则有时表达为一个动作,有时则表达为景色描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腕》: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中国图像建构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 第6期 61-63页
作者:何李新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电影《大腕》是一则治愈的寓言。它展现了西方人因为无力想象中国而病倒,到最终重新构建了关于中国图像的论述而痊愈的过程。寓言背后中西方对中国图像论述的颠覆与共谋极具辨证意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代博学诗论视野下的李白接受进程及诗歌对话——以杨慎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天中学刊》2016年 第5期31卷 68-71页
作者:苏焘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明中期杨慎以其宏博之学,对唐诗尤其是以李、杜为代表的诗歌发展史的评论,既显露了其才、学兼容视角的理性解析态度,也较为典型地代表了明中期理学变革期和复古诗学接续期融政教、艺术功能为一体的复杂文学思想。杨慎与李白相似的才子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