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化遗产关键词:天命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6年 第3期 50-56页
作者: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天命观"作为中国传统的生命观,始终贯彻着"天人合一"的道理,以突出"天""天道"的崇高性。同时,"命运"又将"命"的恒久与"运"的时变辩证统一,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君仪田方——古代天子藉田礼之人类学研究
收藏 引用
《学术界》2019年 第9期 78-86页
作者: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学术界对于藉田礼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却鲜见从人类学仪式理论切入的研究中国古代的藉田礼作为天子亲耕的代表性礼仪,自周代开始一直沿革至清代。“天子”因“王土”而重社稷,祭先农仪式已经成为“国之大事”。作为一种特殊的礼仪,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归·弥合·传承:新耕读传统中的家园遗产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19年 第6期 1-8页
作者: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人类学系 
“耕读传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家园遗产”的重要形制,其中包含着特殊的农耕文明的因子。在这些文化因子中,历史性地存在着几种矛盾与悖论。今天,我国正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文化上需要使耕读传统得以“回归”;同时,对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新发现的“原始艺术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2017年 第1期259卷 132-139页
作者: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原始"已是一个不易言说的概念,"原始艺术"则更加难以周延圆满地辨析。人类学这一门学科恰巧与之结伴而行,并成为对待这一问题的行家里手。艺术遗产研究显然无法与之撇开干系。从人类学的角度来透视艺术遗产,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逝者的艺术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 第1期 120-127,89页
作者: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人生与人死皆不可违背。生死两界在艺术遗产中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生命话题。中国的丧葬文化遵循"死事若生事"的主旨,形成了独特的墓葬艺术的表现形制,树碑立传既是活人对逝者的盖棺论定,也是文化传承之垂范,而这些无不在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具之“声”——艺术人类学的原理关涉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6年 第4期 50-56页
作者: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401331 
面具伴随着人类的步履一路历经沧桑,从神话时代走到今天。面具之制一直是人类学关涉的重要领域,而"面具"中的普世性与多样性相兼相融,形成了事实上所谓的"悖论的普世价值",因为最后的"普世性"一定来自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器二不匮”——中国传统农具文化的人类学透视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2019年 第4期 67-79页
作者: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人类学系 
在传统的中华农耕文明历史进程中,农具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一次农具的革命和革新,都会带动农业的发展甚至革命,因为农具的革新能够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中国传统的农具特色鲜明、历史悠久,经学家的注疏,使得农具的传袭承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魂之归兮,乡土中国——费孝通的乡土情结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2018年 第3期 105-113页
作者: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人类学系 
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鉴于当前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笔者再一次率队走访江村,重走费先生一生致力乡土研究中最重要的那一隅土地。我们深信,费先生对江村等村落的调研,以及他所孜孜以求的乡土社会智慧、能动性和创新性,对当下的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政治景观的广场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18年 第1期 14-20页
作者:彭兆荣 田沐禾厦门大学人类学系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广场作为政治景观与国家的属性保持着某种关联,西方国家的原生形态来自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的卫城即为典型代表。其空间形制不仅是西方现代国家形态的原型,也是"政治"的原型。我国的政治来源于"农正"(政),三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民族旅游纪念品中的诸种交换关系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 第2期 131-139页
作者: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旅游纪念品成为游客与东道主之间一种以"物"为媒介的关系纽带。而在民族旅游诸事务中,民族旅游纪念品成为众多因素和复杂关系附丽的"物品"。人类学对物的民族志研究以及所形成的知识谱系,在分析&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