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国家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小行星防御试验任务科学目标设计与有效载荷配置
收藏 引用
《深空测学报(中英文)》2024年 第2期11卷 169-176页
作者:邹永廖 薛长斌 贾瑛卓 李明涛 徐海涛 吕博瀚 顾征 唐玉华 陈琦 王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北京100190 深空探测实验室合肥230026 
针对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在轨验证任务,将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潜在风险进行防御性处置演示验证,设计并提出小行星防御在轨验证的科学目标及其具体的科学测任务,开展科学有效载荷需求分析,提出有效载荷配置方案及测任务要求,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MBSE发展趋势与中国工程并行协同论证
收藏 引用
《空间科学学报》2022年 第2期42卷 183-190页
作者:关锋 葛平 周国栋 康焱 任俊杰 节德刚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北京100190 
中国测面临新发展态势,给测任务的规划论证、总体设计、系统研制和在轨测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并行工程等新方法及新手段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流程、方法、工具及应用层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嫦娥二号”后续小行星飞越测任务设计
收藏 引用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 第2期36卷 13-17页
作者:刘磊 吴伟仁 唐歌实 周建亮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北京100094 国家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北京100037 
为了实现对4179小行星飞越之后的嫦娥二号卫星的最大限度利用,提出了后续小行星飞越测计划,研究了相关飞行任务设计。基于嫦娥二号卫星轨道、剩余燃料和测控距离等约束,设计了能量最优的转移轨道,给出了合适的小行星交会目标。研究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航天工程多态全息模型及应用
收藏 引用
《宇航学报》2019年 第5期40卷 535-542页
作者:刘继忠 裴照宇 于国斌 康焱 王倩 庞涪川 卢亮亮 杨瑞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北京10019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北京100094 
以我国航天工程研制特点和数字化需求为出发点,构建涵盖航天工程全周期、全系统的数据体系,提出航天工程多态全息模型的概念及具体组成,实现了包含全要素信息的完整产品数字化定义;构建航天工程全生命周期模型体系,体系化地表达了多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外天体着陆巡视测自主智能技术进展
收藏 引用
《宇航学报》2022年 第9期43卷 1129-1142页
作者:吴克 李文博 张哲 黄晓峰 张天柱 王彤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 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北京100081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合肥230027 
球、火星和小行星等地外天体着陆巡视测任务为背景,对自主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情况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回顾了目前国内外地外天体着陆巡视测任务的实施情况;从导航定位与环境感知、轨迹优化与制导控制、自主测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深空安全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工程科学》2022年 第4期24卷 240-248页
作者:吴克 张哲 杨文飞 何建峰 张天柱 简抗抗 吴伟仁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北京100081 深空探测实验室合肥23008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合肥230026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北京100190 
世界各国深空测活动日益增多、测环境趋于复杂、任务难度越来越大,开展深空安全问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深空安全的基本内涵出发,概述了深空安全的研究意义与关键问题,梳理了空间辐射威胁、行星保护、太空遗产保护、空间立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首颗自主地转移微卫星“龙江二号”
收藏 引用
《宇航学报》2020年 第6期41卷 790-799页
作者:韦明川 胡超然 阎敬业 穆罕默德·本·奥斯曼 张哲 王峰 孔宪仁 曹喜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哈尔滨150080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100190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城利雅得12354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北京100037 
本文对世界首颗独立完成地转移、近制动、环飞行的微卫星"龙江二号"进行了介绍。首先阐述了龙江二号的任务目标和总体方案;然后重点分析了轨道设计与控制、复杂电磁干扰的标定与抑制、宽视场三维基线干涉测量等关键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球科研站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收藏 引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3年 第22期43卷 8689-8700页
作者:裴照宇 彭兢 张明 杜红 刘治钢 王琼 赵春阳 胡古 马季军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北京市西城区100037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市海淀区10009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天津市西青区300384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房山区102413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上海市闵行区200245 
该文调研国外球科研站能源系统研究现状,在未来球科研站总体框架下,对我国未来球科研站能源系统能力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能源系统总体目标、建设阶段和总体思路,按照局部能力提升、全面任务能力提升、长期维护和功能拓展3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无人球采样返回工程总体设计——嫦娥五号任务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1年 第11期51卷 1275-1286页
作者:胡浩 裴照宇 李春来 彭兢 李东 董光亮 刘鹰 任俊杰 王琼 庞涪川 高磊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10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94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76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94 
嫦娥五号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本文阐述了嫦娥五号的任务目标和主要技术指标,从系统组成、设计约束和飞行过程3个方面介绍了工程技术方案,重点研究了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工程系统方案、表取和钻取两种采样模式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模型的国际球科研站协同论证方法
收藏 引用
《航空学报》2022年 第12期43卷 319-333页
作者:裴照宇 康焱 马继楠 赵晨 马晓珊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北京100190 深空探测实验室北京100190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201108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100190 
针对国际球科研站(ILRS)项目论证工作的国际化协同需求,结合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与并行工程(CE)等工程方法,从数字化协同论证的业务流程出发,为国际性航天工程提供基于模型、架构驱动的数字化协同论证技术体系。本文论述了模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