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海洋出水石雕文物表面污染物激光清洗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应用激光》2018年 第4期38卷 623-629页
作者:王昊 付永海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100192 
海洋出水石雕文物表面的黄色铁氧化物色斑对文物的展览展示和艺术价值都造成了较大影响,使用激光清洗能够有效清除此类污染物,并且不会产生附加的污染。实验使用脉宽为100ns的激光清洗机,分别通过干式激光清洗和湿式激光清洗等不同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州省博物馆藏明代金凤冠
收藏 引用
文物2017年 第7期 80-88页
作者:付永海 张凡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1954年,遵义汇川区高坪镇地瓜堡在仓库修建过程中发现一座五间墓室的石墓。墓中出土了一批金银器和玉器,其中有两顶金凤冠,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石墓位置在"播州土司"杨氏家族墓群[1]中,位于杨文墓(遵M6)和杨纲墓(遵M5)之间。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牺牲阳极保护技术在船舰原址保护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遗产2019年 第4期 44-49页
作者:席光兰 周春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牺牲阳极保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水下遗址原址保护方法,适用于金属遗物或遗迹原址的保护。我国近年来开展了牺牲阳极保护技术在水下沉船原址保护中的初步研究,根据沉船材质针对性地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方法。通过在广东汕头南澳Ⅰ号明代沉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海寻踪:深海考古的发生与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遗产2019年 第5期 4-12页
作者:丁见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自1960年代以来,水下考古已逐步成为考古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深海考古是水下考古的一个重要领域。深海考古以1964年专门为考古设计建造的首款载人潜器--阿瑟拉号的出现为发生标志,至今已经历了起源与初步发展(1964-1979)、快速发展(198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东长清灵岩寺宋代罗汉像彩绘分析研究
收藏 引用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年 第6期30卷 37-47页
作者:王传昌 李志敏 万鑫 王雪凝 马清林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83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100192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彩绘罗汉像是我国宋代泥塑罗汉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罗汉像保存现状较差,彩塑存在颜料脱落、残损、酥碱等病害,亟待保护修复。为此,本工作选取彩绘脱落严重的两尊宋代彩塑罗汉像,利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