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20世纪90年代传媒建构下的消费文学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2011年 第5期 53-56页
作者:刘文辉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 
20世纪90年代中国虽然在客观现实上还没有进入消费社会,但一个由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所建构起来的消费社会图景,已经成为一种超现实的存在。消费文学表征为:消遣娱乐成为消费社会文学审美的主要趋向、文学商品性质过度增长以及文学作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颠覆与转向——20世纪90年代传媒文化转向观察
收藏 引用
《当代传播》2010年 第2期 62-64页
作者:刘文辉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20世纪90年代传媒文化的转向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生活场域最为刺目的文化图景。传媒文化不仅转向视觉修辞,而且大规模偏离传统艺术和精英趣味的美学范式,广泛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诗意的美学恣意越出传统的疆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策划性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2013年 第1期 18-23页
作者:刘文辉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处处张扬着商业策划的气息。畅销书"布老虎"丛书的文学策划理念以及成功的市场运作,使"策划"的观念深入人心,继后"文丛"、"书系"、"文库"等各种各样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90年代文学“改造”的转移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 第4期 23-27页
作者:刘文辉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20世纪90年代,文学在传媒参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下中国文化的"改造"过程中,失却了建构历史本质的"改造"力量,文学开始了由宏大叙事向具体文化目标以及新的叙事理想进行"改造"转移,其显要特征表现为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欲望能指的“叙事狂欢”——20世纪90年代传媒语境下的文学与意识形态的新关系之一
收藏 引用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1期38卷 46-50页
作者:刘文辉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20世纪90年代的传媒语境下,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一跃成为思想、文化以及艺术领域的霸权话语。"物欲"、"性欲"、"权欲"和"隐私"等欲望能指,曾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严厉看管的"反动"对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贞散文语言艺术初探
收藏 引用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 第2期 15-19页
作者:吴金霞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 
台湾散文作家简贞以独特的散文语言在众多作家中独树一帜。她的散文语言风格多样,语言艺术手法变化多端,主要表现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灵活多变的语言形式和参差错落的音韵节奏三个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俗体字的“返祖现象”——现代字体、标志设计的一大趋向
收藏 引用
《汉字文化》2005年 第4期 28-30页
作者:季素彩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362021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断“笔画化”、“同化”和“简化”,逐渐消除了初始阶段的弱点,成为代表音节(词或词素)的表意文字,特别是规范汉字,已经成为字形定范、笔画定型、笔数定量的科学文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体字。国家已经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与重构 论新媒体短片的影像传播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8年 第1期318卷 131-134页
作者:王琰 余秀才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新闻系讲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读博士生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短片日益成为影像世界不可忽略的艺术形态。新媒体短片的影像传播体现为多层次的多元与重构,影像传播的碎片化、多元影像时空、影像意义的颠覆为我们拨开迷雾,在暴露了新媒体短片缺陷和危机的同时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交往的两重性:网络虚拟主体间性考察
收藏 引用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5期11卷 20-23页
作者:王桂亭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主体既是现实存在,也是心理存在。网络的虚拟性,造就了虚拟主体。它可能按照"理想原则"建构,也可能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网络交往充满了悖论,一方面有对欲望的宣泄;另一方面,有对理想的抒写。网络的虚拟性释放了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寻《野草》的时间艺术
收藏 引用
《新余高专学报》2009年 第3期14卷 55-57页
作者:钱韧韧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构建了复杂多重的时间要素。在线形物理时间的延续中,文本内部存在主观时间的循环观和梦魇性,同时蕴含感性思维特征下的空间把握。鲁迅对时间感悟的方式不仅有哲学意味的探寻,而且融入着社会性的自觉意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