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军校学员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面临更高的现实要求。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模式变革与军校学员的军事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在分析当前军校学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下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实践培养的需求进行分析,进一步从优化教学内容设置、采用多元化培养方式和改进综合考评体系等方面,探索工智能背景下军校学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方法。
摘要:基于大气科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经验总结与教学反思,通过把握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脉络,针对当前高校大气科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切割分散、教学效果不够显著的现状,以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脉络为切入点,开展思政案例分析和热点问题研究。研究提出寓人生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独立人格培养的创新型思政环节,完善思政环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效果,着力推进大气科学专业课程群的思政建设,努力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质量。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集地理地图学、遥感测绘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快速到来,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以应对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向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针对现有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改革所涉及的课程内容设置等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摘要:普通气象学课程是气象海洋类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核心课程。课程教学团队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点聚焦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的具体教学实施、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等方面。实践表明,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学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摘要:大气粒子多角度散射特性包括散射函数及散射相矩阵(也称"M¨ueller矩阵"),两者不仅是辐射传输模拟的基本输入参数,同时也是大气粒子微物理性质的载体。由于其基础性地位,大气粒子多角度散射特性测量技术一直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大气粒子散射函数及M¨ueller矩阵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从大气粒子微物理特征的不确定性、数值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出发,分析了大气粒子光散射研究中存在的困难,指出发展大气粒子散射函数及Müeller矩阵测量技术的必要性;(2)概述了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多角度散射观测技术研究现状,将可见近红外波段测量仪器分平面旋转接收型、固定接收型和镜面反射型三类,重点讨论了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3)介绍了基于微波比拟技术测量单粒子散射特性的研究现状及其优势和劣势;(4)总结了多角度散射特性测量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多角度散射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本工作可为后续的大气粒子光散射测量技术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摘要:相比于实孔径微波辐射计,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多入射角观测特点。本文提出采用观测频率为6.9,10.65,18.7,23.8和36.5 GHz,且入射角范围为0°~65°的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遥感大气海洋环境要素。基于构建的微波大气海洋辐射传输正演模型,分析了辐射计亮温对大气海洋环境要素的敏感性,为辐射计关键指标确定和大气海洋环境要素反演算法设计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的垂直和水平极化亮温对大气海洋环境要素的敏感性表现出不同特性,且敏感性随入射角的改变而变化显著;6.9和10.65 GHz对海面温度的敏感性较大,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垂直极化亮温的敏感性增大,水平极化亮温的敏感性减小;10.65和18.7 GHz对海面风速的敏感性相对较大,且敏感性最大的风速区间位于10~20 m/s;23.8 GHz对大气水汽含量最敏感,且水汽含量较低、入射角较大时,敏感性越大;36.5 GHz对云液态水含量最敏感,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垂直极化亮温的敏感性减小,水平极化的敏感性增大,但两者均在液态水含量较小时表现出较大的敏感性。
摘要:天气学原理是大气科学专业核心课程,其特点是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不足以及教学效果不易及时检验等问题,以“台风的移动”为例,探讨基于BOPPPS模型的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BOPPPS模型通过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教学、后测、总结六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教学实践表明,BOPPPS模型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摘要:针对卫星信道资源有限的情况,构建了多约束目标的卫星资源调度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智能水滴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该算法的设计思想是优先传输优先级高的数据传输任务,并且通过不断地迭代获取任务调度方案。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卫星信道资源调度,提高数据传输任务的效率。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近年来在图形图像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当前军事装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VSAT卫星气象水文数据通信装备为例,就如何建设VR训练平台从设计思路、结构、功能与应用以及后台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并就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进行了总结。
摘要:短中期天气预报课程是大气科学(气象海洋预报)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的技术基础。该课程的慕课建设,以学生为主体,针对课程建设中的知识点设置,着重解决目前传统教学方法中天气学预报方法单一、不够直观生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解决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短板的策略,节省了面授培训时间,扩大了受众范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本科气象专业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