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复旦大学历系"
9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九一八事变后沪上政治力量的联合与重组——以黄郛与十人团为例
收藏 引用
《民国档案》2024年 第2期 71-83页
作者:陈寒煜复旦大学历史系200433 
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各方政治力量开始了新一轮的联合与重组。在黄炎培的建议下,黄郛借其人际关网,在沪上组建了以救国为宗旨的小型组织——十人团。十人团主要以调查、研究、设计和开展政治活动为主要路径,在其推动下成立了文化救亡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味与道:日常生活与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2024年 第4期 30-62,177,178页
作者:李红岩 荣跃明 彭兆荣 贡华南 王本朝 王才勇 方笑一 郑珊珊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智慧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西南大学文学院 复旦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东南学术杂志社 
“味道”作为一个日常生活范畴,勾连着生存与审美双重向度,承载着中国人的生命哲学和审美理想一一相比于西方的视觉中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传统,中国人对味觉的偏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在世态度。而“味-道”之间有“象”,体现的更是中国人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末江南的出版文献与史学传统——以绍兴会文堂书庄和上海会文学社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文献》2023年 第6期 204-220页
作者:邹振环复旦大学历史系 
清末传统的书局和新式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在江南地区尤其突出。与欧洲书商保留有大量销售记录和背景资料不同,清末多数书局和出版机构都缺乏第一手的创办档案。而这些书局的实相主要是靠散见于报刊的销售广告和书籍实物及其所附录的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骨奇伟 翰逸神飞——陶雪华跌宕豪迈书法人生鉴析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2年 第3期 279-280,I0001-I0033页
作者:吴瑞武复旦大学历史系 
在一个不算有名的地方——浙江省武义县桃溪镇陶村,走出了一位杰出书法艺术家陶雪华。陶村是东晋名士陶渊明后裔聚居地。雪华君在先祖超脱世俗的家风熏陶下,其书法艺术处处呈现着浩然风骨的特色。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陶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迁移研究的人类学维度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4期54卷 69-76,176,177页
作者:张柏豪(译)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文化迁变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历史系 
人类学多考察欧洲以外的文化迁移现象,但其路径和方法亦对欧洲内部文化史的研究有所启发。如埃文斯·普里查德对努尔人和丁卡人的考察,贝特森对“纳文”和社会分化现象的阐释,都在某种程度上可适用于欧洲文化的研究。部分原因在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代中国“东亚病夫”形象的商业建构与再现政治——以医药广告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史林》2015年 第4期 107-118,221页
作者:张仲民复旦大学历史系 
"东亚病夫"的认知与想象在近代中国的知识精英那里形成以后,其影响迅速扩大,甚至还被商业攀附和援用,如近代报刊上的医药广告就经常利用关于东亚病夫的形象和想象来卖药。不管人们对这类医药广告的实际看法如何,广告中的药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观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1年 第11期 112-119页
作者:刘铭复旦大学历史系 
在温克尔曼对古代艺术历史发展的论述中,三种先后被具体讨论的古代艺术分别是:埃及艺术、埃特拉斯坎艺术、希腊艺术。不难看出,他是以民族为单位来描述古代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这同样也是温氏眼中古代艺术逐渐趋于完善的逻辑。温克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场保路运动诱发时代更迭
收藏 引用
《中国收藏》2023年 第9期 80-85页
作者:朱荫贵(文/图)复旦大学历史系 
川汉铁路公司于1904年由四川总督锡良倡议创办,后吸收部分民间资本,变为官商合办,1907年改为商办。今天介绍的这份股票(图1),是1909年商办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其与中国近代第一股——轮船招商局的股票(图3)相比,无论在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政治涵义:电影本体的组成要素——一个电影社会学的重要课题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1991年 第2期 45-49,58页
作者:顾晓鸣复旦大学历史系 
要是没有去年一年来的旧片重映,《红色娘子军》和祝希娟恐怕在新一代观众中已无人知晓。在人们郑重地连篇累牍地讨论谢晋电影,隆重而虔敬地为年过古稀、德高望重的老导演老演员举办回顾展时,支配着他们的,是一种未曾觉察又无人点破的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英美烟公司广告看近代外国企业的本土化意识
收藏 引用
《史学月刊》2007年 第5期 56-61页
作者:王强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 
近代驻华英美烟公司的产品广告在网络建设、文化认同以及把握国人心理特征等方面成功地完成了与中国商业文化的融合及其自身广告理念的跨文化转变,它所具有的本土化意识在近代外国在华企业中极具代表性。英美烟公司成功的本土化广告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