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联合政府》: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首次全方位设计
收藏 引用
《学术界》2018年 第12期 161-185页
作者:杨宏雨 严哲文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抗战胜利前夕为中共七大起草的政治报告。毛泽东在其中提出了战后新中国建设的五大目标——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并着重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五大目标的具体路径。在政治上,废止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的驾驭及其开创意义
收藏 引用
《理论视野》2024年 第1期287卷 43-48页
作者:江昊 吴海江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对资本文明的深刻洞察和辩证批判揭示出资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双重作用。资本在中国的历史境遇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出一条从跨越资本到利用资本,再到驾驭资本的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创新理路、理念与重大理论成果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 第10期 1-13,159页
作者:刘红凛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使命引领、守正创新,从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高度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创造性地将现代治理理念、系统观念、辩证维运用到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收藏 引用
《求是》2017年 第7期 49-51页
作者:王贤卿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确立了运用法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转型中国的社区治理:国家治理的基石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3期59卷 172-179页
作者:宋道雷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在中国,社区治理位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层基础。国家力量、社会组织、市场力量与居民等多元主体都参与社区治理,形成社区治理的多元互动局面。国家力量是社区治理的主导性要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历史与历史研究再探讨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6期60卷 115-121页
作者:杜艳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历史经验是构成后人想与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历史经验需要真正懂得什么是历史。从本质上说,历史是社会的变革,它由人类的想活动、实践活动构成,因而也是人类想和实践经验的"伟大楼阁",这个楼阁"是时间在过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仪式教育融入“大政课”建设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收藏 引用
想教育研究》2023年 第1期 103-108页
作者:高晓林 骆良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仪式作为兼具展演色彩和教育意义的象征性活动,在“大政课”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仪式教育的文化深厚性、时间延续性、场域广阔性与“大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具有逻辑一致性,为二者的有机结合提供可能。仪式教育融入“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想概论”课程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收藏 引用
想理论教育》2024年 第3期 11-16页
作者:李国泉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想概论”课的设置和发展,是新时代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突出亮点和最大成绩。学校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我们党把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想概论”课作为重中之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与实施路径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1期43卷 154-162,187页
作者:陈坚 陈冬阳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组织作为提供多边交流与合作平台和商议全球事务、解决国际问题、制定国际规则的重要角色,越发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撑高地的高校,理应更加注重推动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增强对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碎片化的伦理回应——当代德性伦理复兴的社会根源探析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5期42卷 6-11页
作者:叶方兴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德性伦理复兴是充满强烈流动性、开放性的现代社会对道德理论提出的必然要求,它源于道德背后的社会支撑系统发生改变。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领域日渐丧失统一性,走向碎片化的历史进程,社会碎片化引发人们道德生活稳定性的消解,社会成员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