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大连大学文学院"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仙女化”与“妖魔化”——《金瓶梅词话》与泰国《昆昌昆平唱本》女性形象比较解析
收藏 引用
《求是学刊》2024年 第2期51卷 148-156页
作者:孙惠欣 吴夏天大连大学文学院大连116622 泰国艺术大学管理学院曼谷10500 
《金瓶梅词话》与《昆昌昆平唱本》是中泰两国古代文学中的杰出之作,两部作品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高度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包括被压抑与被束缚的贤德淑妇形象、被异化与被污名的“失节”淫妇形象和被无视与被损害的无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可置换的城市幽灵——关于城市文学的一些思考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24年 第1期 98-105页
作者:邹军大连大学文学院 《满族文学》 
当我们谈论城市文学时,或许最应该厘清的是何谓城市文学。因为,每一个谈论城市文学的论者,对于城市文学的分析、论证以及得出的结论,势必与其理解的城市文学的定义有关。本文基于中外文学史上具体的城市文学文本,以及当下城市文学创作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改”背景下新编秦腔《武松锄奸》的成功及借鉴意义
收藏 引用
《菏泽学院学报》2024年 第3期46卷 126-130页
作者:高日晖 杨垚垚大连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20世纪中期在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背景下,白雨新编了秦腔《武松锄奸》。《武松锄奸》对《水浒传》进行了新的创造,将侠义思想与人民性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个具有侠义精神与人民英雄兼备的新武松形象。对我们今天传承发展经典文学有借鉴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艺术的家国史——读津子围《十月的土地》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 第4期 130-136页
作者:邹军 张祖立大连大学文学院 大连大学人文学部 
2021年,津子围出版了33万字的长篇力作《十月的土地》,小说通过讲述章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20世纪上半叶的东北历史画卷,其对近现代东北的独特观照为当下东北叙事开拓了新的面向。不止于此,《十月的土地》还探讨了一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高满堂影视艺术的“气象”“味”与“风骨”
收藏 引用
《河南社会科学》2023年 第2期31卷 108-114页
作者:张红翠 李岱大连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高满堂的影视剧创作为中国当代主旋律电影增加了亮色和底气。高满堂自觉以民族的传统精神与价值为艺术的价值追求,这种自觉使高满堂的创作,不仅有对当下文化的思考与担当,还有对中国传统艺术理想的继承与沉淀,这种沉淀使他的创作蕴蓄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朝鲜小说《帷幄龟鉴》对《西汉演义》的接受——以叙事艺术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5期62卷 88-94,155页
作者:孙惠欣 孙炜喆大连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古代朝鲜汉文小说《帷幄龟鉴》是中国古代小说《西汉演义》系列次生作品中最接近母本的一部长篇小说。《帷幄龟鉴》对《西汉演义》的接受并不是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在糅合朝鲜民族文化精神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帷幄龟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内容还是形式:20世纪80年代艺术观念的嬗变与论争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22年 第2期 55-61页
作者:邹军东北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大连大学文学院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革旧鼎新的时代,这一时代特质决定了其必然成为各种思想争鸣交锋的场域。社会转型变革促使因袭的传统构架发生松动甚至瓦解,而新的时代境遇又催生了新观念的生成发展,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保守与创新、个人与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美术电影史的现代性重构--从“中国学派”说谈起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评论》2022年 第4期 88-95页
作者:李阳大连大学文学院 
在中国当代美术-动画研究中,“中国学派”可谓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概念。它以上海美影厂悲壮的历史命运勾连起了两个大相径庭的时代,进而在所谓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下,为动画行业的艰难前行发挥着类似“三代之上”的文化功用,如衡量动画作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朝鲜汉文小说《三韩拾遗》用典艺术探析
收藏 引用
《东疆学刊》2023年 第3期40卷 81-88,128页
作者:孙惠欣 刘坤大连大学大连116622 大连大学文学院大连116622 
《三韩拾遗》是一部以发生于朝鲜朝肃宗时期的义烈女香娘故事为素材创作的长篇汉文小说,作者金绍行在叙事中引用了大量中华历史文化典故。其用典方式灵活多样,并将自身的创作理念与对社会的批判融入其中,或正反结合,舒吭一鸣;或明暗相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昏”里的沈从文——以风景描写为切口
收藏 引用
《许昌学院学报》2022年 第3期41卷 27-32页
作者:陈广通大连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沈从文自踏上文坛伊始就将自然风景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重要材料。由于处于特殊时间位置的黄昏具有生活总结的潜在条件和易于引发人的思索的特性,所以成为沈从文进行思考和叙述的重要意象。他笔下的黄昏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还是表现情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