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天津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粳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作物杂志》2010年 第5期 60-63页
作者:丁得亮 张欣 赵梅 杨雪 崔晶 施利利 王松文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天津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天津300384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16个粳稻品种品质中较为重要的性状进行分析测定,以研究粳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碾米品质性状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整精米率是三个碾米品质性状中最重要的指标;垩白率、蛋白质含量影响整精米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引进水稻品种(系)的产量、品质及RVA特性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 第19期26卷 120-123页
作者:张欣 施利利 丁得亮 王松文 崔晶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天津300384 天津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天津300384 
为了筛选适宜引进地种植的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系),对引进的5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产量、品质及RVA特性研究,并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RVA特征值及特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消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米饭理化指标与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 第12期26卷 45-47页
作者:张欣 施利利 丁得亮 王松文 崔晶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天津300384 天津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天津300384 
以72个粳稻品种和2个日本品种的米饭为研究材料,分析了米饭的加热吸水率、膨胀率、米粒延伸率、碘蓝值和透光率等理化指标及品质,并对米饭理化指标与计各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米饭碘蓝值的增加及米饭透光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稻米特性的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 第15期29卷 204-208页
作者:亓娜 张欣 施利利 丁得亮 崔晶 王松文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天津300384 天津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天津300384 
为了探讨优质品种的特征特性,建立简便易行的稻米评价方法,通过对米饭的感官评价,淀粉RVA谱特征值、值、硬度和粘度的测定等,研究米饭的主要品质及优质元素。结果表明,评价和选择优质品种可以主要进行米饭品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模块育种的理论与方法
收藏 引用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7年 第3期24卷 32-36页
作者:施利利 王有伟 孙宁 张欣 丁得亮 崔晶 王松文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300384 天津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天津300384 
以‘扬稻6号’(‘93-11’)为出发品种,通过设计育种的方法,选育出水稻品种‘93-11Y’,并解析出该品种的5个模块。基于5个模块特征,将籼稻可以划分为两个亚群。在构建遗传群体和育种群体过程中,可以选择粳稻与籼稻亚群2杂交。依据构建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跨组学技术的育种示踪研究
收藏 引用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9年 第1期26卷 30-33页
作者:程萌杰 施利利 孙宁 张欣 丁得亮 崔晶 边嘉宾 王松文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300384 天津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天津300384 
水稻育种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在此过程中,适于现代育种的需要,由品种溯源示踪及按照育种路线图进行现代新品种创造,两种示踪技术逐渐发展起来。采用跨组学技术,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表型组等,结合常规育种技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用KASP标记评价水稻品种多态性
收藏 引用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8年 第4期25卷 13-16,23页
作者:程萌杰 闫双勇 施利利 孙宁 张欣 丁得亮 边嘉宾 王松文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300384 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天津300384 天津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天津300384 
采用600个KASP标记对51个品种进行多态性评价。结果表明:373个标记可以准确判定种质的单倍型,制定DNA指纹图谱,鉴定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其中有两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分别携带NOG1基因和GS5基因。由51个品种构成一个自然群体,其多样性为568....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近等基因系氨基酸含量及特征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 第15期30卷 316-320页
作者:王庆庆 王金娥 刘海学 杨红澎 张欣 施利利 丁得亮 崔晶 王松文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天津300384 天津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天津300384 天津农学院农业分析测试中心天津300384 
为了探究优质与氨基酸含量及代谢的关系,选用3对近等基因系为材料,以优质品种‘津稻102’为参照,分析了代谢盛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津稻102’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0.158%),谷氨酸(0.210%)、天冬氨酸(0.014%)、...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