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天津大学法学院"
8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环境公益两诉间的冲突与衔接:问题缘起、成因和应对策略
收藏 引用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5年 第1期38卷 46-53页
作者:郝立聪天津大学法学院天津300072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并行是我国法治发展形成的诉讼模式,但实践中逐渐暴露出启动顺位不明确、司法权僭越行政权、缺乏监管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法律未就二者衔接问题作出具体规定,由此导致环境公益救济不充分。实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身体权的现代变革及其法典化设计
收藏 引用
《当代法学2020年 第2期34卷 13-22页
作者:刘召成天津大学法学院 
基于传统伦理观念,民法上的身体权被构造为消极性利益,与人体相分离的身体组成部分被认定为物,但是现代伦理观念转变与科技发展提出了变革身体权和身体认定标准的现实要求。身体权因宪法基本权利的辐射作用、民法一般人格权的改造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本权利对民法人格权构造的发展与限定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5期 148-157,172页
作者:刘召成天津大学法学院天津300072 
基于宪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地位的不断强化,以及宪法基本价值相较于伦理价值在统一性、确定性、权威性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基本权利所确立的基本价值已逐渐取代伦理价值成为民法人格权的主要价值基础。此种价值基础的转换在新颁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刑事证明标准的“层次化”误区
收藏 引用
《当代法学2017年 第4期31卷 99-109页
作者:孙皓天津大学法学院 
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明标准,由于单一化的表述方式而屡受诟病。因此,外界普遍认为可以仿照域外的成型经验,区别不同层次的证明标准类型,进而分配至迥异的诉讼主体。但是,这种充满建构理性逻辑的设计方案,却面临着中国特有诉讼格局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书证提出命令的制度扩张与要件重构
收藏 引用
《当代法学2021年 第1期35卷 128-139页
作者:曹建军天津大学法学院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条款填补了强制型取证程序的部分空白,但自2015年施行以来一直未能广泛适用。《新民事证据规定》修改或增加的要件仍然过分狭窄或不尽合理,已经严重限制了书证提出命令的适用边界与制度功能。我国应当取消申请主体与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民法典的历史使命与总则编体系建构
收藏 引用
法学论坛》2018年 第1期33卷 62-76页
作者:郭志京天津大学法学院天津300072 
体系构建和制度选择取决于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标准)取决于功能定位(目标),功能定位又取决于历史使命,历史使命依赖于时代背景。中国民法典的时代背景具有转型期、过渡阶段的特征,历史使命是构建当代民法,服务新时代中国社会生活,其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霍菲尔德权利概念释义之质疑
收藏 引用
法学2024年 第7期512卷 3-14页
作者:张恒山天津大学法学院 
霍菲尔德对权利概念的释义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用义务解释权利,但因对义务理解不当以致对权利解释不当。其二,用一个具体的、物理性的主体行为,即“要求(claim)”解释抽象的、精神性的“权利(right)”概念。无论是在当代世界人权法文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数据时代知情同意原则的困境与出路——以生物资料库的个人信息保护为例
收藏 引用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 第6期24卷 111-136页
作者:田野天津大学法学院 
知情同意原则根植于自主价值,是个人信息保护之基石。在大数据时代,知情同意原则陷入困境之中,海量信息的批量处理、多方共享、目的不特定之频繁利用加大了有效同意获取的难度,同意作为个人信息处理正当性基础之地位受到质疑。生物资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民事调查令的实践基础与规范理性
收藏 引用
法学家》2019年 第3期 29-42,191页
作者:曹建军天津大学法学院 
民事调查令是我国历经二十多年试点的原生性证据收集制度,在规范层面存在着主观正当性、客观合理性、程序保障性、效果有效性等问题,有必要对其申请主体与命令对象、时空阶段与取证范围、签发程序与救济程序、违令后果与制裁措施予以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体系构造
收藏 引用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9年 第6期27卷 53-66页
作者:刘召成天津大学法学院 
民法典编纂中,违反安全保护义务的侵权责任是一个重要问题。安全保障义务是为了解决风险致害类侵权责任构造的制度设计,其适用范围不应限定于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或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还应当包括其他实施具有致害风险行为的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