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描述了影响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DOAS)精度的主要因素——吸收截面的测量原理以及自己设计的测量装置 ,并用此装置测量了 SO2 、NO2 和 O3的吸收截面。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了应用
摘要:运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对泵浦氙灯进行斩波放电,并采用间歇式长脉冲斩波技术,设计了一套能发射和控制长脉冲激光的Nd:YAG激光器.与传统连续式长脉冲斩波技术相比,该技术使IGBT在更大的安全工作区(SOA)内稳定工作;泵浦功率高,提高了激光器的电光转换效率;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使输出激光对皮肤的热作用变缓,从而能有效防止正常皮肤的热灼伤.运用该技术得到了波长为1 064 nm、最大能量可达50 J和脉冲持续时间在9~99 ms内可调的激光脉冲.
摘要:为了改进微波电路设计的数值仿真方法,在各向异性媒质条件下,将交替方向隐式算法用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直接求解时域麦克斯韦方程,把二阶色散Lorentz媒质吸收边界条件推广到单轴各向异性情形.验证了色散媒质吸收边界的吸收效果比Mur和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更有效.通过对低通滤波器、贴片天线、线谐振器和螺旋电感等典型微带结构的数值仿真,验证了新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摘要:电磁超表面由于其独特的电磁特性为调控电磁波提供了有力工具,合适地设计成编码、随机、相位不连续、完美吸收器等超表面,就能够控制电磁波的散射以及反射特性,实现雷达散射截面的缩减。本文综述了不同的电磁超表面利用漫反射或者吸收等特性实现在微波和太赫兹波段雷达散射截面缩减中的应用。分析表明,编码超表面由不同的数字单元组成,其反射相位差在很宽的频段范围内满足恒定的关系,设计特殊的单元序列使入射的电磁波产生非定向散射,更高bit编码超表面更容易灵活调控电磁波;随机超表面通过调节阵元的尺寸实现宽带移相从而将金属目标特征性强的反射峰打散成一个无规律、杂乱的波,产生漫反射;不连续超表面由于相位不连续可使电磁波发生漫反射或者异常反射;吸收器通过合理设计结构尺寸实现吸收电磁波能量来减小反射。因此电磁超表面在雷达隐身、宽带通讯、成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最后对电磁超表面在雷达散射截面缩减中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未来将向着宽带、柔性、大角度等方面发展。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柔性,非定向低散射的1bit编码超表面,实现了太赫兹宽频带雷达散射截面的缩减.这种设计基于对"0"和"1"两种基本单元进行编码,其反射相位差在很宽的频段范围内接近180?,为一种非周期的排列方式,该电磁超表面使入射的电磁波发生漫反射,从而实现雷达散射截面的缩减.全波仿真结果表明,在垂直入射条件下,编码超表面的镜像反射率低于-10 d B的带宽频段范围为1.0—1.4 THz,该带宽内超表面相对同尺寸金属板可将雷达散射截面所减量达到10 d B以上,最大缩减量达到19 d B.把柔性编码表面弯曲在直径为4 mm的金属圆柱面上,雷达散射截面的所减量高于10 d B以上的带宽频段范围为0.9—1.2 THz,仍然可实现宽频带缩减特性.总之,编码超表面为调控太赫兹波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将在雷达隐身、成像、宽带通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为克服人工识别赤潮生物的困难,利用赤潮生物在一定的激发光下可以产生荧光的特性,采用基于赤潮生物的双光谱技术,研制了赤潮生物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对赤潮生物图像的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并建立赤潮生物特征信息数据库,从而最终实现对赤潮生物识别分类.在分类过程中选用了BP神经网络分类器,与人工识别相比,识别的准确率接近90%.
摘要:介绍了冗余技术在多路激光跟踪干涉三维坐标测量系统中的应用。在分析激光跟踪干涉仪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采用 3 n[G]表决冗余方式 ,进行了系统的冗余设计。详细论述了基于系统的冗余技术实现的各种重大作用如系统的自标定、挡光自恢复和误差补偿等。
摘要:根据赤潮生物显微图像的特点 ,研究图像的预处理、分割和特征提取的处理过程 通过与其他自动分割方法进行比较 ,证明采用二维最大熵法可以有效地进行赤潮生物图像的自动阈值分割 ,并结合轮廓分析法和纹理分析法对于赤潮生物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实验结论表明 ,与人工识别计数方式比对 ,识别符合率大于 80 %
摘要:隧道传感系统是基于量子隧道效应,用以测量纳米级微小测量量的传感装置。其中微位移机构的设计对传感器的整体尺寸、量程、精度等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以往关于位移机构优化设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一优化目标或普通多目标优化问题,而实际上机构不仅有多个属性需要优化,而且这些属性还可能具有不同的变量和约束,普通单层数学规划难以准确描述和解决。基于此,对隧道传感系统微位移机构的主从关联优化进行研究。根据传感系统的性能要求,对由压电陶瓷和六连杆柔性铰链机构组成的纳米级微位移机构进行初步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柔性铰链机构空间尺寸和静态性能两个关键属性的优化模型,并构建其公共变量的协调层,形成具有主从结构的双层规划模型。提出一种面向工程背景,基于移动区间响应曲面拟合下层最优值函数的双层规划数值方法。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摘要:CT图像中人体脂肪组织有与其他成分不重叠的灰度值范围,但背景较复杂,图像直方图中可能出现多峰情况,为此将势函数聚类自适应多阈值图像分割算法与CT图像分析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快速而有效的多阈值脂肪提取算法———势函数聚类自适应模糊多阈值分割法,并进行CT图像计算机辅助人体脂肪检测.实验结果和脂肪含量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检测人体脂肪分布以及含量等信息,计算结果直观效果好,且该算法得到的同一个体相邻断层脂肪含量相关性好.多次实验证明,计算机辅助脂肪检测方法在实验中具有很高的适应性与稳定性.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