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天津纺织工学院膜分离工程研究所"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超滤装置的微电脑气动隔膜阀自控系统
收藏 引用
《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 第8期16卷 28-29页
作者:王铮 李新民 孙玉江 石君天津纺织工学院膜分离工程研究所天津300160 
介绍了直饮水处理工程的主要设备———超滤装置自动控制系统 ,该系统延长了超滤组件的使用寿命 ,减少了工作强度 ,增加了工作可靠性。结果表明 :设备运行正常 ,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富氧载体促进输送膜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处理技术》1994年 第2期20卷 99-104页
作者:李新贵 黄美荣天津纺织工学院膜分离工程研究所 
基于文献,对高富氧载体促进输送膜的载体特征、基膜结构、输氧机理、富氧性能与寿命、富氧工艺设计及经济分析进行了评述。讨论了富氧性能对载体含量、溶剂、温度和压力等的依赖性。指出最高的透氧系数和氧氮分离系数分别达1.1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单片微型计算机开发系统地址映象技术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年 第5期16卷 62-64页
作者:李新民 林广艳天津纺织工学院膜分离工程研究所 天津纺织工学院计算中心 
地址映象技术是设计单片机仿真器的关键技术.通过在单片机仿真器中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设计方法的比较,论述了TF-98单片机开发系统中实现的地址映象技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富氧膜性能测试新方法
收藏 引用
《塑料工业》1993年 第2期21卷 49-52页
作者:黄美荣 李新贵 林刚天津纺织工学院纺化系膜分离工程研究所300160 
本文建立了一种富氧膜富氧性能测试新方法——恒压空气容量分析法——本法可同时测定富氧空气流量、氧气含量、氧气及氮气透过率、氧氮分离系数等参数。它为膜材料的设计、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方便快速的研究手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孔膜的应用及清洗方法
收藏 引用
《膜科学与技术》2000年 第5期20卷 5-9页
作者:吕晓龙 李新民 石君 李济群 胡成松 胡新萍天津纺织工学院膜分离工程研究所天津300160 
采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孔膜进行了油田采出含油污水净化回注、轧钢厂冷却水净化回用、生活废水活性污泥膜法净化处理等项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设计了一种能内外同时进行清洗的中空纤维膜分离装置气流振荡清洗新工艺 ,可迅速有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纳米级分离技术研究——中空纤维分离膜的制备和应用
收藏 引用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0年 第3期33卷 407-410页
作者:吕晓龙天津纺织工学院膜分离工程研究所天津300160 
研究了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和纺丝制膜原液的配制原理 ,尤其是复合中空纤维膜纺丝制膜技术 .结果表明 ,通过复合技术可以得到高分离功能、高透过通量、高抗污染性、高许用强度的分离膜 .应用本文设计的外压中空纤维膜清洗工艺方法及相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空纤维微孔膜在油田注水净化处理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膜科学与技术》1998年 第2期18卷 33-36页
作者:吕晓龙 李新民 胡成松 胡新萍 袁振昆 狄峥 刘燕华 孙学辉 王同生天津纺织工学院膜分离工程研究所 大港石油管理局勘察设计研究院 
应用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微孔膜对油田注水水质进行了深度处理,净化水中悬浮物固体粒径<08μm,悬浮固体量<05mg/L单支膜组件89mm×1000mm净化能力>15t/h从操作管理及净水质量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血管内氧合器的研制及其仿生学特点
收藏 引用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8年 第4期19卷 246-248页
作者:江朝光 林刚 李功宋 周津 杨溥臣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 天津纺织工学院膜分离工程研究所 
目的:探索血管内氧合器的氧合机制,改进氧合器的气体交换效率。方法:采用国产聚丙烯中空纤维,自行设计,研制出一种血管内氧合器。对氧合器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应用血管内氧合器后,能部分改善缺氧及高碳酸血症动物的动脉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空纤维酶膜反应器制取异麦芽低聚糖工艺的优化试验
收藏 引用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 第6期26卷 123-127页
作者:黄志通 李志达 朱秋享 邱宏端 魏建敏 唐根源 吴红京福州大学侨兴轻工学院 天津纺织工学院膜分离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采用聚砜中空纤维酶膜反应器,以转葡萄糖苷酶和真菌淀粉酶双酶协同作用于麦芽低聚糖,转苷制取异麦芽低聚糖连续化工艺的优化试验研究.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获得最佳工艺条件,确定双酶的最佳补加量及转苷停留时间,产品质量稳定,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空纤维酶膜反应器制取麦芽低聚糖工艺的优化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 第5期26卷 101-105页
作者:李志达 李昊 黄椿鉴 朱秋享 魏建敏 吴红京福州大学生物与食品科学工程系 天津纺织工学院膜分离工程研究所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采用聚砜中空纤维酶膜反应器,运用α-淀粉酶和异淀粉酶双酶协同作用酶解淀粉制取麦芽低聚糖的酶膜反应连续化工艺.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获得最佳工艺条件,确定双酶的最佳补加量及反应要求的最佳温度和糖化补酶时间,产品质量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