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6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中华剧艺社舞台艺术风格化探索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6年 第6期 80-89页
作者:吴彬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华剧艺社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它在演剧方面的风格化探索,为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中艺的风格化演出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布景的风格化,二是导演的风格化。从风格化尝试,到风格化的形成,再到把风格化作为传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蒙诏帖》真伪新考——兼论《年衰帖》的书写时间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 第1期 119-124页
作者:熊言安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安庆246000 
《蒙诏帖》墨迹真伪,历来颇有争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徐邦达、曹宝麟等先生激烈论辩以来,迄今尚无定论。其实,《蒙诏帖》中"出守翰林"的说法不符合唐代职官制度,唐代翰林学士为使职,而非职事官,可由它官充任,而不可"守&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轼《枯木竹石图》卷中的鉴藏印和米芾题跋献疑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年 第1期 25-29,209页
作者:熊言安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日本阿部房次郎藏苏轼《枯木竹石图》卷自公布以来,颇受关注,然卷中南宋王厚之两枚鉴藏印以及明初沐氏"黔宁王子孙永保之"印章存在"硬伤";米芾未到称"翁"之年,而刘良佐以"海岳翁"称之,不合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梅戏舞台方言的语音变异考察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7年 第4期38卷 68-71,105页
作者:鲍红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以严凤英、吴琼、韩再芬分别主演的三个版本的《女驸马·洞房》选段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黄梅戏舞台方言语音变异情况,黄梅戏舞台语言正局部或大部分改用普通话的趋势较为明显。语言内部发音机制和普通话的推动及多方言的广泛接触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梅戏舞台方言文白异读的语言选择策略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8年 第4期39卷 96-99,51页
作者:鲍红 李芳芳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白异读是很多汉语方言都具有的一种语言现象。通过考察发现,黄梅戏舞台语言中的安庆方言文白异读字在既坚持地方特色又扩大戏曲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重视和研究。黄梅戏演员在长期舞台实践中积累的有关文白异读字的选择策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娱乐中“表现真实的人生”——论杨逵的戏剧观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7年 第4期 69-79,38页
作者:吴彬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杨逵是台湾地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剧作是唤醒民众鼓舞民众的精神食粮,是彰显民族意识的一把利器。杨逵以其创作实绩丰富了台湾戏剧文学,更以其广见博识对戏剧功能和舞台演出提出了宝贵意见与建议。杨逵认为,戏剧的功能就是找乐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傅青主手批杜诗》考辨
收藏 引用
《图书馆杂志》2016年 第4期35卷 97-102页
作者:熊言安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海图书馆藏《傅青主手批杜诗》题跋应系翁同龢真迹,翁氏"谛审知为青主先生评点"的鉴定结论不能轻易否定。《杜集书录》的质疑证据不足,而《杜集叙录》疑翁跋中"戊子"为"戊戌"之误,亦值得商榷。傅山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轼《潇湘竹石图》真伪新考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 第3期 97-101页
作者:熊言安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安庆246000 
苏轼《潇湘竹石图》真伪,迄今尚无定论。吴湖帆、徐邦达先生认为,元明二十六家题跋均系真迹,但此画非真。而邓拓、杨仁恺、谢稚柳先生的观点与之相左。笔者研究发现,不仅此画非真,而且杨慎、吴勤、熊冕等诸家题跋亦系伪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震《读诗识小录》之鉴赏论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2期44卷 66-71页
作者:谢模楷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陈震《读诗识小录》鉴赏诗歌,受到明代文学评点风气的影响,不以"即诗见道"为目标,而以"即诗见文"为旨归,是清代文学阐《诗》的重要作品。陈震强调诗歌的"诵读",认为古诗中有"性情",不用讲解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黑格尔美学中的“散文”隐喻与现代性问题
收藏 引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5期29卷 79-88页
作者:王广州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庆246011 
黑格尔是现代性哲学话语的创造者之一。通过青少年时期对古希腊艺术根源的探讨,黑格尔形成了"据于伦理"的思想原则,然后用以分析作为浪漫艺术存在与生产之条件的时代教养和市民社会,即"思想的散文"和"世界的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