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教学设计(一)【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举例”意在将“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落实到具体的实例上加以“说明”,同时结合具体的“生产活动”加以综合分析。
摘要:1问题的提出最近在合肥市教学能手比赛中,数位老师同上《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节课(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2第61页).从教学设计上看,老师们的分歧在于:本节课中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要证明,还是不作证明.坚持要证明的老师认为:从长方体中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得出结论,缺乏严密性,“来的太虚”,与“一个命题上升为定理需严格证明”的数学常识相违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摘要:高考题是命题专家精心设计的作品,而有些题目中也隐含着一些一般性结论,如果我们能对此加以探究,肯定会对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性和指导性。
摘要:高中历史作业是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实际学情而设计的学生学习任务的综合体。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作业准确了解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及时调整完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朝着预定的学习目标前进,将作业变成推动学生学业持续成长的载体,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摘要:阐述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功能。结合新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从课程思政与教学情境的创设、课程思政与单元内容的整合和课程思政在项目化活动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探讨思政目标统领下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施路径。指出在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减负增效”是目前初中物理作业优化设计的主要目标.本文立足“双减”政策背景,对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具体探讨提升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实现物理作业设计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摘要:本文分析政治认同的内涵及培养意义,提出基于政治认同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加强政治认同教学设计、丰富政治认同教育内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政治认同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政治教育环境建设。
摘要: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物质的分类”,其中分散系、胶体是“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的延伸,即运用分类思想研究分散系和胶体,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1发现问题笔者现在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2017年第13次印刷版本,在教材的第26页,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是“图2G49种分散系”(如图1),教材在这个地方设计这样一副插图,让师生很容易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推测出胶体也是9种.笔者在听很多老师上这一节公开课或优质课时,也都是这样告知学生的,并一一列举了具体的实例.那么胶体是不是9种呢?
摘要:"抛锚式"教学能将围绕核心内容设计的情境、问题等抛给学生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应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并做出及时的调节和引导,使学生在"锚"探索中顺利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摘要:对于能量变化不明显的实验,用传统仪器难以准确测量物质变化时的热效应。借助温度传感器设计实验可以呈现物质变化时的各种热效应,增强学生的定量实验意识,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