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9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黄梅戏文化的历史发展与精神特质
收藏 引用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 第1期44卷 33-39,45页
作者:沈梅安徽省艺术研究院研究部安徽合肥230000 
从文化的地域属性看,黄梅戏文化属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文化,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端并展翼,具有吴楚文化的气质特征。从文化的历史时期、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看,黄梅戏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文化,它具有戏曲文化的总体特征。黄梅戏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融入:面向老年群体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包容策略研究
收藏 引用
《图书馆建设》2024年 第5期 120-127页
作者:黄凌云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数字化与老龄化并行的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老年群体数字包容治理问题日益凸显。老年群体共享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可以拓宽获得渠道,维护文化权益;克服数字失能,满足价值认同;纠偏数字排斥,推进服务均等。以接入沟、使用沟、技术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承师法道 铸我梅根 浅谈黄新德的学艺之路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7年 第5期 25-28页
作者:吴海肖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黄新德是新时期以来黄梅戏表演艺术发展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迄今已在舞台剧和影视剧中塑造了百余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其独具风格的表演和独具特色的唱腔,丰富和促进了黄梅戏生行表演艺术的进步,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小剧场戏曲《玉天仙》看黄梅戏艺术的当代探索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0年 第3期 62-64页
作者:冯冬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2018年,黄梅戏历史上的首部小剧场作品《玉天仙》在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上演。这部由余青峰编剧、江瑶导演、夏圆圆与黄新德主演的小剧场黄梅戏在随后的第三届韩国戏剧节中即斩获"最佳国际剧目奖",数月之后,又亮相韩国第十四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时代精神与戏曲化的交汇点上——戏曲现代戏观察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24年 第5期 9-15页
作者:冯冬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戏曲现代戏在中国戏剧改良运动中诞生,并在人民革命的历程中成长壮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分别形成戏曲现代戏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繁盛期;发展到新世纪,戏曲现代戏已建构出相对成熟的戏曲形态,在戏曲美学观念和表现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能否成派,应否成派——兼谈黄宾虹的论新安画派、黄山画派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4年 第2期30卷 48-51页
作者:郭因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1 
艺术贵有个性,绘画不宜分派。黄山画派难以成立,新安画派成立也难。为了全面研究徽州地区的绘画历史,最好还是不要提什么"新安画派"。黄宾虹没有解决问题,而是留下难题。文学艺术,包括绘画其本质都该是美而且都贵有个性,贵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桃李梅》谈地方戏曲剧种的优秀剧目移植——观“花开桃李梅——十地方戏曲剧种《桃李梅》同城汇演”有感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7年 第9期 21-27页
作者:丁彦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吉剧《桃李梅》首演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部行当齐全、声腔丰富、妙趣横生的吉剧经典保留剧目,曾先后被评剧、豫剧、唐剧、沪剧等众多剧种移植。本文以剧目《桃李梅》为例,结合"花开桃李梅十地方戏曲剧种《桃李梅》同城汇演"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川剧元素对绵竹年画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8年 第2期 65-69页
作者:吴海肖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自古迄今巴蜀炽烈的戏剧风气,孕育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多声腔剧种——川剧。在民族意象化的审美观照下,川剧又深刻地影响着当地另一种手工艺品——年画,其中尤以绵竹年画最为著名。本文将论述川剧元素对绵竹年画在体裁类型、表现内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独特的叙述视角与视觉意象的诗意呈现——谈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女人》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8年 第4期 20-24页
作者:沈梅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徽州女人》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推出的新创大型黄梅戏舞台剧。曾荣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第九届文华奖、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奖项。十余年来演出达五百余场,成为戏曲舞台上的经典黄梅戏剧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画学的来路与走向
收藏 引用
《美术》2014年 第9期 107-108页
作者:郭因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中国画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是孔子文化。儒家文化、孔子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精神是:“道中庸”而“致中和”以达“极高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