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93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安徽戏曲现状刍议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9年 第1期 371-383页
作者:王长安 黄凌云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安徽是一个特别的份,它地处华东腹地,环抱于六之间。东南连浙赣,东北毗苏鲁,西南接湖北,西北邻河南。长江、淮河、新安江将安徽切割成淮北、江淮、皖南三大自然区域,13.9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汇集了平原、丘陵、山区、水乡等多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播剧 青年严凤英
收藏 引用
《影剧新作》2020年 第3期 133-151页
作者:张莹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时间:抗日战争胜利到1950年代,地点:安庆及周边,人物:严凤英,经历种种磨难,不愿放弃自己的舞台梦,终成黄梅戏一代宗师;严云高,严凤英师父;程积善,黄梅戏戏班班主,严凤英后拜其为师;张云风,严凤英师兄;丁永泉,黄梅调老艺人,给严凤英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萨特戏剧中的境遇与情境之比较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9年 第2期 79-82页
作者:张莹 张群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是由其独特的境遇构成的,萨特戏剧中的境遇与传统戏剧中的情境概念很接近,但是又有不同的地方。本文从目的和意义两个方面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燕歌行(根据蒋寄梦的小说《刺秦新说》改编)
收藏 引用
《戏剧丛刊》2009年 第5期 59-68页
作者:李春荣(编剧)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时间:战国末期地点:秦国、燕国人物:(按人物出场先后为序)燕太子丹 田妃(太子妃) 田光 荆轲 高渐离 秦舞阳 秦王赢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典魅力与现代表达——也谈莆仙戏《踏伞行》
收藏 引用
《影剧新作》2023年 第2期 63-68页
作者:沈梅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莆仙戏《踏伞行》是近年戏曲演出中的典范之作,它以简约隽永的舞台呈现、跌岩起伏的情感故事、独特细腻的舞台表演,把一个始于“仁”而终于“恕”的爱情故事表现得细致入微、含蓄动人,引发了大家对当代戏曲创作的深入反思。本文试从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文化消费与地方戏曲多元化追求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6年 第3期 225-230页
作者:沈梅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特征渐趋明显、形态渐趋完善的消费社会逐渐成熟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富裕而多样化的商品生产,旺盛的消费需求和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准,闲暇和假日经济的出现等,这些都标志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夹弦的文化生态研究
收藏 引用
《云南艺术学报》2014年 第2期 24-28页
作者:张莹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戏曲艺术是特定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在思想意识领域里的高度体现与反映,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依附于文化生态。作为活态传承样式的地方剧种二夹弦,不仅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文化生态,而且它的发展路径和轨迹更依附于或者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梅戏:长江流域戏曲谱系中的独特剧种
收藏 引用
《新世纪剧坛》2024年 第3期 40-47页
作者:黄凌云安徽省艺术研究院研究部 
戏曲是地域文化的表征之一,每一个剧种的发展都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孕育滋养。长江横贯东西,流域广阔,江山之助促使其沿岸文明开化甚早,独特多元的地理环境、文化风貌,对长江流域诸多戏曲艺术的品格塑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黄梅戏早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时俱进:黄梅戏发展的启迪意义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8年 第2期 291-297页
作者:李春荣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近年来,关于中国戏曲现状及命运的话题讨论在业内渐成时尚,吸引了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关注和参与其中,撰文的、研讨的,络绎不绝。在中国戏曲遗产的保护意识日显强烈的今天,中国戏曲的命运,的确赢得了众多人的关注。本文不揣冒昧,从黄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季美·南山
收藏 引用
《影剧新作》2020年 第2期 164-179页
作者:李春荣 蒋彤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人物:(按出场先后为序)张丽女,20多岁,南山村幼儿园老师石世坚男,40岁左右,南山村支部书记王强男,20多岁,大学生村官李桂香女,50多岁,南山村民、石敏的妈妈石敏女,20多岁,南山村民石建业男,50多岁,南山村民、李桂香的丈夫郭俊男,20多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