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第二中学"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读懂“这一篇”到研究“这一本”——以《林黛玉进贾府》教为例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18年 第3Z期 25-29页
作者:童志国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第二中学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精彩章节之一,也是人教版高语文教材的经典保留篇目,但部分教师由于观念陈旧,教时仍在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转圈”;加上文本细读耐心不够,对小说诸多关涉全篇的细节视而不见或见而无思,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由言及文评人物 巧用漏洞炼思维——《荆轲刺秦王》教设计
收藏 引用
《语文教与研究》2019年 第9期 133-138页
作者:童志国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第二中学 
【教材分析】《荆轲刺秦王》是人教版教材必修①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均为古代记叙散文。这三个叙事名篇或记政治、外交的刀光剑影,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我们从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其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问题:课堂习真实发生的引擎——以《林黛玉进贾府》教为例
收藏 引用
《语文教与研究》2019年 第3期 51-56页
作者:童志国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第二中学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精彩的章节之一,也是人教版高语文教材的经典保留篇目。但部分教师囿于小说知识的陈旧,教仍在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转圈;加上文本细读的耐心不够,对小说诸多关涉全篇的细节描写和介绍视而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情说理有先后人生忠孝能两全——《陈情表》教设计
收藏 引用
《读写月报》2020年 第30期 32-37页
作者:童志国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第二中学 
【设计背景】《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篇表文,委婉地表达了因照顾祖母而暂时不能出而为官的诉求。作为教文本,该名篇明显具有两个特质:用文言写就和鲜明的交际性质。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教授《陈情表》时,因没有抓住这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标点符号在文本解读的教价值探析
收藏 引用
《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年 第5期 16-18页
作者:童志国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第二中学 
淡化语文知识教的倾向致使教师在课堂上不愿、不敢教授语文知识,生也没有到必要的语文知识,这可能是语文课堂低效的原因之一。指导生从标点符号入手,在阅读教聚焦有意味的、探究有疑问的、添加有创意的标点符号,往往能在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珍视原初阅读体验 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再别康桥》教设计
收藏 引用
《语文教与研究》2018年 第7期 146-150页
作者:童志国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第二中学 
作为经典诗歌的《再别康桥》屡屡被误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读者受定势思维的干扰,被标题的“别”字迷惑,先人为主地将“别”与痛苦、伤悲等低沉情绪划上等号;是不少教师受教参的影响,被其牵着鼻子走,再加上阅读视野的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春花秋月美,一江春水愁——《虞美人》教设计
收藏 引用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19年 第5期 43-47页
作者:童志国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第二中学 
【设计思路】绝大部分生认为李煜的《虞美人》浅显易懂,于是把能背诵、会默写当作最终的习目标。不少教师也认为'浅易'的古典诗词教无可教,但又要教,便只是带生读一读、译一译(翻译诗词)、理一理(梳理表现手法)并背一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别康桥》教设计
收藏 引用
语文》2018年 第2期 29-31页
作者:童志国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第二中学 
【设计思路】作为经典诗歌的《再别康桥》屡屡被误读,究其原因,一是读者受定势思维的干扰,被标题的“别”字迷惑,先入为主地将“别”与痛苦、伤悲等低沉情绪划上等号;是不少教师受教参的影响,再加上阅读视野的窄化,将《再别康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记念刘和珍君》教实录
收藏 引用
语文》2017年 第1期 36-38页
作者:童志国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第二中学 
[设计思路]《记念刘和珍君》是目前高教材仅存的鲁迅的为数不多的经典篇目之一,教师皱眉说难教,生摇头说难,这都是事实.文章究竟难在何处呢?周旭东教授认为,文章难在一是复杂、强烈而曲折的情感不好把握、理解和体悟,是鲁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读者视角的文本解读实践——以《归去来兮辞》教为例
收藏 引用
《语文教研究》2019年 第3期 20-23页
作者:童志国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第二中学 
面对教文本,教师和生应该趋同于一个平等的身份——读者,而目前阅读教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两类读者的身份不对等。读者教师霸权且强势,严格预设了教内容,掌控了教节奏,不愿或不能从读者生真实的阅读疑惑入手组织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