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安阳市规划设计院"
74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可持续设计到绿色生态住宅
收藏 引用
《华北科技学学报》2009年 第4期6卷 115-116页
作者:杨洋安阳市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所河南安阳455000 
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观点的起源,概念,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住宅产业目前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基本要求与特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析
收藏 引用
《城道桥与防洪》2005年 第1期 10-12页
作者:晁艳军 李瑾安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河南安阳455000 安阳市规划设计院河南安阳455000 
道路绿地是在建立了城和城交通 ,及有了交通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城 ,道路绿地的规划布局、形式 ,以及民在道路上进行活动所形成的城人文环境 ,反映了一个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民的审美意识、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居住区的园林化问题
收藏 引用
安阳工学学报》2005年 第5期4卷 54-55页
作者:朱晓静 司万师 朱晓东安阳市规划设计院河南安阳455000 安阳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河南安阳455000 安阳市建委河南安阳455000 
在激烈的竞争中,我国居住区环境的改善日益成为开发商重视的焦点。由于求快、求新、求超越心态的存在,致使居住区园林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赋予居住区环境本应承担的功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城景观生态规划
收藏 引用
安阳工学学报》2005年 第4期4卷 86-89页
作者:林云 赵爱斌安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河南安阳455000 安阳市规划设计院河南安阳455000 
景观生态学为景观及城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景观生态规划。它是在追求“秩序”和生态适应性的经典规划和生态规划方法论之上的又一次思维转变。它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及对大地结构和功能认识的深入的必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阳市发展战略研究
收藏 引用
安阳工学学报》2005年 第4期4卷 72-75页
作者:赵爱斌 林云安阳市规划设计院河南安阳455000 安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河南安阳455000 
利用SWOT分析法对安阳市发展条件进行研究,安阳市未来城区域和城的经济、空间发展战略与结构形态可见轮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视频采集数据的跟车模型标定与验证
收藏 引用
《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 第21期21卷 6978-6982页
作者:高林杰 隽志才 张国林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 安阳市规划设计院安阳455000 
针对微观交通仿真中跟车模型标定与验证的数据获取精度和数据处理问题,采用视频方法采集了交叉口进口引道上车辆的微观运动录像,利用视频处理软件获取车辆微观运动参数。根据采集数据的特点,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标定模型。选择车头间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城道路的人性化设计
收藏 引用
《山西建筑》2009年 第9期35卷 276-277页
作者:武彤艳 乔春 曹红臣河南省安阳市规划设计院 安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对城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粗略阐述了城道路的横断面设计、道路线形设计、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及道路设施设计,最后指出在今后的道路设计中,应大力提倡并注重人性化设计,从而提高城品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路地下空间研究
收藏 引用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年 第1期 39-40页
作者:郭彦国 仝振兴 任文君安阳市规划设计院河南安阳455000 安阳市人防办河南安阳455000 
道路地下空间的占用以管线为主,近年随着管线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使道路地下空间日趋紧张;管线企业在场形成初期就尽可能对地下空间进行垄断;城规划部门为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地下空间资源的作用,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统一规划,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下管线现状测量的数学模型
收藏 引用
安阳工学学报》2008年 第4期7卷 55-57页
作者:张建勋 孙海东 付慧娟安阳市规划设计院河南安阳455000 安阳市国土资源调查规划与测绘院河南安阳455000 
对直线回归的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建立地下管线数学模型进行了阐述,重点探讨了直线回归方程在地下管线现状测量中的应用,以及利用数学模型对已建的地下管线进行管理和应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保护
收藏 引用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年 第4期 89-91页
作者:孟凡超 冯艳萍安阳市规划设计院 安阳市建筑工程公司河南安阳455000 
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它首先以物质空间形态向人们表达其文化内涵。另外,历史文化名城也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环境、历史典故等。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保护,应该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