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宜宾学院中文系"
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山水游记的内在生命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 第2期 152-154页
作者:曹家治宜宾学院中文系 
山水游记须将作者的精神内涵作为意蕴与深度渗显于自然形式的表象之下 ,才能够做到黑格尔对艺术所要求的“剥去外部世界的顽固外部性” ,从而达到对人类自身的“复现”、“直观”与获得作为艺术作品必需的独创性。主体缺乏精神内涵 ,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模仿与雷同能造就中国的大片?——评析《夜宴》与《满城尽带黄金甲》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07年 第10期 24-25页
作者:袁平宜宾学院中文系 四川宜宾644007 
艺术最忌讳抄袭与雷同。电影艺术的成功,更在于艺术的创新,创新不仅在形式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容的层面。在电影艺术的圈子内谁不知道莎士比亚和曹禺?《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两部影片的败着根本在创意上,从情节构造、矛盾冲突,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九转金丹铸始成——张问陶的风格论及其诗歌风格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 第3期 143-146页
作者:罗应涛宜宾学院中文系 
张问陶认为 :一个作家应该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创作实践中形成能刚能柔、刚柔相济 ,既可沉雄凝重 ,也可轻柔明丽的多样风格 ,而要形成这样的风格 ,必须像九转铸金丹般刻苦磨炼 ,在艺术实践中触发灵感。张问陶最钟情的风格是空灵 ,空灵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卡夫卡文学风格发生论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2008年 第6期 157-159页
作者:伏飞雄宜宾学院中文系 
  "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这句对于卡夫卡文学风格的模糊评论及其具有宣示西方现代小说艺术诞生意义的经典话语,自G·马尔克斯说出来之后就被文学界多次引用,但卡氏文学风格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时至今日学界都没有较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萧萧》:诗意中呈现的乡土忧患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2008年 第14期 32-33页
作者:廖小勤宜宾学院中文系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许多作家致力于揭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黑暗和城乡经济破产的严峻现实,而沈从文却执着地展示偏处一隅的湘西的风物地貌、人情世态,构筑了一个鲜活而富有魅力的艺术世界--"湘西世界&quo...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当代电影与日常生活“泛审美化”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08年 第15期 9-10页
作者:伏飞雄宜宾学院中文系 
在最近两年中国电影理论界关于电影美学的讨论中,普遍存在一个预设。中国当代电影与当代中国日常生活"泛审美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这个问题需要清理。在此清理中,我们自会清醒中国当代电影本身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后者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电视广告费“显性转移支付”的理念
收藏 引用
《当代传播》2007年 第5期 51-53页
作者:郭五林四川宜宾学院中文系644000 
模糊传播时期的电视广告费是以"隐性转移支付"方式进行的,精确传播时期的电视广告费将以"显性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观众观看电视广告将获得收益,收看电视节目将付出成本。广告费将由频道租赁费和收视费两部分组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霍元甲》中的文化冲撞与交融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06年 第11期 36-37页
作者:郭五林宜宾学院中文系644000 
电影《霍元甲》反映了清朝末年著名武术家霍元甲的习武人生。清朝末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西方文化发生了激烈冲撞并发生了有限交融。霍元甲就是这种文化冲撞与交融状态下的典型人物。这种蕴含于题材本身的文化冲撞与交融也潜移默化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媒介社会的双重梦境 《神话》——电影《神话》观后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06年 第9期 15-16页
作者:郭五林宜宾学院中文系644007 
电影《神话》是对媒介社会现实生活与媒介世界的复杂关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当代社会需要神话,《神话》抚慰了当代爱众的文化乡愁。《神话》在中国大陆受欢迎在于其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预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宅门》的文化特征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 第4期18卷 102-107页
作者:郭五林宜宾学院中文系四川宜宾644007 
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以其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观众。这种宅门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物质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3个层面的结合体,具有庄重和谐、雅俗共赏、闲适自在的特征,既有皇家色彩,更具平民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