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小麦NPR1-like基因的克隆及赤霉菌诱导下的表达分析
收藏 引用
作物报》2013年 第10期39卷 1775-1782页
作者:杨在东 马信 吴世文 王宏伟 孙鑫 冀宪领 李安飞 孔令让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AtNPR1是拟南芥系统获得性抗病反应中的关键基因,对拟南芥的广谱抗性起重要调控作用。从赤霉菌诱导的小麦抗、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RNA差异表达谱中获得3个与AtNPR1类似的EST片段,据此检索相应序列信息并设计引物,从小麦中克隆得到3个cDN...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田氨挥发损失和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报》2018年 第6期29卷 1919-1927页
作者:王磊 董树亭 刘鹏 张吉旺 赵斌 郑凤霞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 
2015—2017年利用水肥渗漏研究池,以‘石麦15’(SM15)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个氮肥类型(尿素和有机肥牛粪)、2个施氮水平(180和90 kg·hm^(-2))、2个灌溉水平(500和250 mm)进行试验,探讨水、氮及其互作对冬小麦田土壤氨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氮硫互作对冬小麦旗叶衰老、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土壤报》2016年 第6期53卷 1476-1488页
作者:王丽 王东 周杰 韩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 
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小麦品种(烟农19和汶农6号)为主区,施氮(N)量为裂区,设0(N0)、120(N120)、240(N240)kg hm-2三个施N水平,施硫(S)量为裂裂区,设0(S0)、20(S20)、40(S40)、60(S60)kg hm-2四个施S水平。结果表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实现夏玉米高产及氮素高效的控释尿素用量研究
收藏 引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报》2018年 第3期24卷 579-589页
作者:李广浩 董树亭 赵斌 张吉旺 刘鹏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目的】水分和氮肥运筹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适宜的控释尿素用量,为控释肥大面积高效应用和玉米轻简化栽培提供科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旱棚土柱试验,两因素裂区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磷钾肥施用水平下夏玉米花前叶片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与氮营养诊断研究
收藏 引用
作物报》2023年 第12期49卷 3328-3341页
作者:刘栋 张川 任昊 王洪章 赵斌 张吉旺 任佰朝 张永丽 刘鹏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依托山东省东平县农业研究所自2010年设立的长期定位试验平台采取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磷肥,裂区钾肥,裂-裂区为氮肥,P_(2)O_(5)施入量为0、90、120和150 kg hm^(-2),分别用P_(0)、P_(1)、P_(2)和P_(3)表示;K_(2)O施入量为0、180、24...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柴胡皂苷a、c、d的工艺研究
收藏 引用
《中药材》2011年 第11期34卷 1776-1780页
作者:孙印石 王建华 朱玉霞 将和凤 张胜海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3种柴胡皂苷a、c、d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工艺优化,HPLC法测定柴胡皂苷a、c、d的提取率,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响应面法优化离子液体微波提取虎杖中5种蒽醌类成分
收藏 引用
《中药材》2014年 第5期37卷 871-875页
作者:杨赛飞 孙印石 王建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虎杖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工艺优化,以5种蒽醌化合物总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麦后复种花生田土壤性质和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报》2019年 第5期33卷 272-280,287页
作者:赵继浩 李颖 钱必长 李金融 刘兆新 高芳 杨坚群 甄晓宇 杨东清 李向东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小麦-花生一年两熟是解决粮油争地矛盾,实现粮油自给的重要途径,小麦收获后直播花生是麦油两熟的主要种植方式。试验在前茬小麦收获后设计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2种处理因素,共6个处理:旋耕秸秆不还田(RT)、旋耕秸秆还田(RTS)、免耕秸秆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报》2018年 第3期32卷 301-308页
作者:王磊 董树亭 刘鹏 张吉旺 赵斌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 
针对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水资源供应短缺,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试验研究水氮互作对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黄淮海地区高效利用水氮资源提供理论依据。2015-2017年以石麦15(SM15)为材料,利用水肥渗漏研究池,设计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麦抗黄矮病基因相关cDNA片段的克隆
收藏 引用
《西北植物报》2008年 第4期28卷 645-650页
作者:郭营 许云峰 蒋方山 王平 李瑞军 李斯深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 
以从小麦品种间杂交组合‘川35050/山农483’F7株系中分离出的感、抗小麦黄矮病的2个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利用DDRT—PCR技术和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序列设计的7条简并或特异引物进行差异显示,PCR分析获得4条差异序列,并分别命名为:Rbdv...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