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日本民俗类艺术论的研究史——基于vernacular艺术视野下的回顾与展望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2024年 第3期 91-103,159页
作者:邬梦茜(译) 陈杭勋(校)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东京1130033 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日本东京1538902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目前,日本民俗学的艺术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然而,日本民俗类艺术研究的这种停滞状态仅为现状。在20世纪10至30年代,包括山本鼎的“农民美术运动”、柳宗悦的“民艺运动”、柳田国男与竹内胜太郎等人的“民俗艺术论”、今和次郎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温度的田野”二人谈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2024年 第3期 80-90,158,159页
作者:张士闪 菅丰 陆薇薇 陈杭勋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东京1130033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有温度的田野”,是2019年张士闪在与菅丰的学术对话中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此后中国民俗学界曾组织多次学术活动,对其涉领域和范畴展开广泛讨论,但对这一概念本身的探讨尚付阙如。二人在新近学术对话中,结合各自田野调查实践及相关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金华斗牛民俗重构中民间精英的角色与功能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23年 第5期 112-118页
作者:陈杭勋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民众的经济诉求和信仰传统、地方政府的文化品牌打造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大致构成了金华斗牛当代复兴的动力机制,并由此在国家、地方与民众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多元互动关系。借助国家行政力量自上而下推行的“文化搭台,经济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土”义变迁考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4年 第4期 99-107页
作者:王加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民俗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250100 
传统中国是个以农为本的国度,于是作为基本农业生产资料的"土"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生发出丰富多彩的各种含义,如"乡土"、"本地的"、"土地神"等。近代以后,在强烈的"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方向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18年 第4期 24-30页
作者:赵艳喜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 
作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一个创举,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基于公共目的和公共利益建设,由政府主导,利用公共资源,强调民众参与和民众共享建设成果。这使其超越单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呈现出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变与不变的永恒困境——基于郓城花鼓戏艺术特色与生存现状的田野考察
收藏 引用
《人文天下》2021年 第9期 26-35页
作者:王生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威胁与挑战,戏曲文化的没落与戏曲演出市场的不断萎缩是其重要表现。拒绝求变就难以融合新时代、适应新市场,无法在多元共生的文化格局中保持竞争力;而一味趋同,又会损害自身文化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磕头”的艺术:仪式生活中的身体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 第3期 86-92页
作者:李向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在乡土社会中,"身体"本身经常被村民当作技术手段,用以储存关乎生活的默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村民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这样的技术手段,并在仪式中通过身体的展演,将其内化为生活中不言而喻的知识。在仪式过程中身体的某些动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艺术化传承——以永康铜艺的双重传承模式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与民俗2019年 第1期 65-71页
作者:陈科锦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学术界对生产性保护理念的讨论多集中于对产业化、商品化、旅游化的警惕和评判,以及呼唤传统技艺回归民众的日常需求。然而,现实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为传统技艺的艺术化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这是对生产性保护理念的补充和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