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强度导电铜基复合材料
收藏 引用
《功能材料1997年 第4期28卷 342-345页
作者:闵光辉 宋立 于化顺 荣福荣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强度导电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类很有应用潜力的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该类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其设计原理、制备工艺及性能进行了介绍,最后阐述了该类材料的发展方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圆盘锻件纯形状锻造模具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1999年 第4期35卷 81-84页
作者:赵国群 贾玉玺 王广春 赵振铎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250061 
在讨论圆盘锻件模具设计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金属成形过程的有限元灵敏度分析方法和以此为基础的模具形状优化设计方法。对圆盘件锻造过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模具形状优化设计。结果表明, 采用优化设计的预锻模具, 可得到侧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层压减振复合钢板的结构设计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1999年 第4期35卷 103-106页
作者:王成国 孙希泰 朱静 蔡其巩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250061 清华大学 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 
提出了层压减振复合钢板的设计原则。指出高聚物夹层材料需具有大的阻尼因子值, 且含有极性基团; 复合钢板的结构为对称约束型结构。由计算和试验证明, 用酚醛树脂氯丁橡胶作为夹层制得的层压减振复合钢板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和较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收藏 引用
《金属热处理》2001年 第1期26卷 54-55页
作者:陈方生 孟丽荣 边洁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250061 
阐述了一个《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库系统的设计方法。该试题库选用通俗的FOXBASE +制作 ,采用多窗口下拉菜单技术 ,全汉字显示 ,界面友好 ,提示丰富 ,操作简便。系统具有组卷、修改、删除、追加、图表绘制和打印输出等多种功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热力耦和有限元分析的支撑轴成形新工艺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热加工工艺》2000年 第6期29卷 36-38页
作者:贾玉玺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 
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改善支撑轴零件的力学性能 ,根据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和要求 ,开展了基于热力耦和有限元分析的该零件成形新工艺的研究 ,推出了由热锻、热镦挤、热反挤和少量的机加工等主要工序构成的成形新工艺 ,以此为基础设计了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刀架耦合系统间能量的分配及功率流
收藏 引用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 第2期26卷 119-124页
作者:毛映红 宋孔杰 耿遵敏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从统计能量法的观点,推求了刀具、刀架耦合系统间能量分配公式及决定二系统间功率流大小的耦合系数.并通过参数取值,作图分析,讨论了系统参数的影响,为刀具、刀架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Fe_3Al金属间化合物研究
收藏 引用
山东科学1997年 第1期10卷 6-11页
作者:范润华 边秀房 尹衍升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Fe-Al基合金是当前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重点,很有可能在某些场合代替不锈钢、耐蚀合金成为一类实用工程材料。结合作者的研究,本文对Fe3Al这种新材料从合金设计、制备工艺、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方面作了论述,以期引起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柔性隔振系统中驻波效应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 第2期25卷 108-113页
作者:熊冶平 宋孔杰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于多维系统阻抗分析的观点,综合考虑隔振器驻波效应和柔性基础的动态特性。运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推出了相应的隔振效果解析公式;探讨了柔性基础与刚性基础情况下驻波效应的差别;分析了基础的动态特性、质量比及阻尼对驻波效应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承载Fe_3Al/Al_2O_3复合材料失效过程声像特征
收藏 引用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2000年 第10期10卷 925-930页
作者:孙康宁 尹衍升 安阁英 张景德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 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系济南250061 
利用自行设计的多功能加载装置和扫描声学显微镜连续观察并测量了Fe_3Al/Al_2O_3复合材料在承载条件下的失效特征并对其断裂机制进行了讨论,揭示了复合材料在大尺度范围内裂纹扩展过程和失效特征,发现材料的裂纹萌生于微缺陷和应力集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TIG焊接触引弧系统
收藏 引用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 第3期25卷 217-224页
作者:陈茂爱 李中友 陆皓 俞尚知山东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系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文分析了开发接触引弧系统的意义,论述了接触引弧的实施条件及系统设计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系统动态过程的解析求解论证了其可行性.最后利用EPMA对W极与工件间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及应用实践表明,设计的系统比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